近日,北京市基础教育新教师第九届“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活动总结交流大会召开。展示活动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新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和全员实训,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和教师成长,提升新教师教书育人本领。
新时代北京中小学新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面临哪些新挑战,有哪些成长需求……在本届“启航杯”展示活动举办之际,组委会对2000余名北京市2024年入职的新教师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聚焦新教师的工作状态、教育教学、培训与专业发展、数智素养提升等方面,找出关键问题,制定解决策略。
新教师普遍具备数智素养
持续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面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数字素养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调研显示,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基本数智化设备已趋完备:教师个人办公计算机配备率83.8%,常规教室无线网86.7%,触控显示屏88.1%;专用教室中摄像头、拾音器等可支撑双师课堂或混合教学的设备达73.8%;教学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区信息屏或PC 机、办公管理系统的配备率亦在50%左右。
![]()
在校园数智环境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新教师普遍具备一定的数智素养。调研显示,逾八成的新教师经常使用数智技术设计教案、课件及差异化材料,利用数字资源与网络平台开展混合学习,并借助技术进行课堂互动、激励学生思考,同时以数智手段提升自身专业学习效率。但是,在数智技术利用的具体领域,约有四分之一教师对“利用数智技术进行学情分析,记录与管理学生学习活动、作业、测试过程,运用数智评价工具分析作业试卷,优化班级日常管理,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协同育人”等选项选择“一般”“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需进一步学习以应对数智化转型挑战。
对此,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院长吴珊强调,要持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一方面,从市区级层面系统研发教师学习培训体系,将数字素养作为新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维度,探索人工智能与新教师发展深度融合的培训新模式和新路径,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教学方法、技术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探索数智赋能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从学校层面加强数字化专业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数字领导力,从软硬件、教育资源、教师专业能力等多个角度提升学校的数字化实力,推动学校治理方式向“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转变。
![]()
超八成新教师主动将思政融入教学
丰富课程思政尚需专业支持
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调研显示,95.8%的新教师所在学校在课程教学中开展了课程思政,85.7%的教师“每次课都有”或者“大部分时候会”有意识地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中,超过80%的教师认可“家国情怀”“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健全人格”等内容是专业学科与思政的最佳融合点。这表明,新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凸显,并能够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新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中面临哪些困难?调研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把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有机融合”“如何讲授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实施课程思政的规范和标准”等方面。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反映不知道“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如何选择”,认为“自身思政知识储备不足”“课程思政目标不明确”“不知道选择哪些思政内容”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吴珊提出,在新教师培训课程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一是引导新教师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精准把握学科思政融合点,不仅要体现培育时代新人的共性要求,更要体现学科特点与课程定位,做到各学科同向同行;三是引导新教师积极探索专业课融入思政内容的方法路径与实施策略;四是在市区级培训与校本研修中设立课程思政专项,通过案例教学及任务驱动,培养一批课程思政的“种子教师”。
超九成新教师工作适应性较强
有效分层教学等方面尚存挑战
据介绍,为了更契合教师成长规律,第九届“启航杯”对参展教师的入职年限做出调整:要求中小学教师入职三年之内,要求幼儿园教师入职两年之内。本次调研对象为北京市 2024 年入职的中小学在编在岗 的新教师。调研发现,新教师表现出较强的工作适应性。超过90%的新教师认同“我能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实施和优化日常教学”“我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我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和学生,并找到充足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从数据结果来看,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较高。 超过90%的教师都表达了自己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使用多种教学策略、设立班规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让学生相信他们自己、提出有挑战性并且能拓展学生思维和学习的问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信心,选择了“能够”或者“完全能够”胜任。
相较而言,“激发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项评分较低,仅有77%的新教师选择了“能够”或者“完全能够”。此外,新教师在维护课堂秩序、调动学生积极性、把握课堂节奏、有效分层教学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
学校是新教师最重要的成长场域专家建议提供多元专业学习机会
新教师培训,大致分为通识培训、分学科专业培训和校本研修三类。调研发现,新教师最常参加的专业发展活动为“听课评课”(98.1%)、“教研组研讨”(90.6%)以及“师徒结对”(89.1%)。新教师认为,对自己专业成长影响位居前三位的学习方式是“听课评课”“师徒结对”“教研组研讨”。由此可见,教师任职所在学校是新教师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学习与成长场域,指导老师和同伴对于新教师的成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绝大部分新教师参与过“教研组研讨”,但仅有不足半数的教师对其认可度高,需进一步改进教研组等协作学习方式。例如,在培训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为新教师提供促进学习的创新方式和有效策略;在强化教师自主学习的同时,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方式,助力新教师在共同体中形成对教育教学的新理解;通过利用视频案例、学习分析、AI 等技术,创建和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社群,促进新教师突破时空限制进行持续交流、经验分享与问题解决。
![]()
从学校层面看,进一步发挥校本研修的作用,是促进新教师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吴珊建议,学校应构建系统的校本研修体系,从全校层面思考新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的发展内容与发展策略;优化细化听评课、教研组研讨、同课异构、师徒带教、示范课等校本专业发展方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更多新教师提供多元专业学习机会。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永凯强调,“启航杯”作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级台阶”,精准对接新教师成长需求、科学把握新教师发展规律,助力新教师实现了从“站上讲台”“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北京将进一步强化市区校三级协同机制,持续完善新教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同时,北京教育学院将与各区深化协同机制,拓展教师成长渠道,不仅要为新教师搭建“启航”的平台,还要为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搭建舞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为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张娜 常悦
编辑:郜子雁
校对:姜思瑶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