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发现家中长辈经常转发"震惊体"养生文章?是否担心父母被"高回报养老项目"诱惑?北京市最新调查显示,72%的老年人曾轻信网络谣言。面对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智启京彩,e起乐消谣"2025年度北京市网络辟谣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特别鼓励关注老年群体的防谣创作。
![]()
image
政策速递:北京启动年度辟谣作品征集
2025年度北京市网络辟谣优秀作品征集活动以"智启京彩,e起乐消谣"为主题,面向全市公开征集。无论是个人创作者、社区团体,还是企事业单位,均可参与投稿。活动即日起至2025年10月27日截止,投稿邮箱为wxpyxc@yeah.net。
![]()
image
作品类型涵盖文字、图片、音视频、辟谣专题专区四大类。其中音视频类特别强调"声音和画面需保持同步且清晰",时长控制在5分钟内,这对制作适合老年人观看的辟谣内容提供了政策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活动明确要求作品"主题突出、逻辑清晰、来源权威",这对破解老年人常遇到的健康类、金融类谣言尤为重要。
触目惊心的数据:每10位老人7人曾信谣
北京市社区调查显示,72%的老年人承认曾相信或转发过网络谣言。这些谣言主要分为三类:健康类如"酸碱体质决定寿命"的伪科学,导致不少老人延误正规治疗;金融类如承诺"每月返利20%"的养老投资项目,诱骗老年人毕生积蓄;社会类如伪造的"养老金停发通知",引发群体性恐慌。
![]()
image
这些谣言往往利用老年人三个弱点:信息更新滞后于数字时代发展、对权威媒体信任度下降、以及子女陪伴缺失带来的情感空虚。一个典型案例是,某社区8位老人集体投资"区块链养老公寓",最终发现项目方连营业执照都是PS伪造的。
政策落地样本:社区"银发课堂"的破谣实践
平谷区礼义园社区近期开展的"优秀辟谣作品进社区"活动,成为政策落地的生动样本。活动现场循环播放《卫生健康篇》等10余部辟谣视频,用情景剧还原"神医神药"诈骗过程。工作人员发放的图文手册中,提炼出"三查三问"简易口诀:查来源、查官方、查科学;问子女、问医生、问居委会。
退休教师王阿姨的转变颇具代表性:从每天转发5条养生帖,到现在能主动在家族群辟谣"食物相克"传言。这种改变得益于社区采用"视频+口诀+案例"的三维传播策略,让防谣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心理学解读:为什么老人更容易"中招"?
认知心理学专家指出,老年人信谣存在三重机制:信息处理能力自然衰退,更依赖经验而非实证判断;转发养生内容成为维系社交关系的"货币";智能手机使用技能不足,78%的老人不会用搜索引擎验证信息。
这正好呼应了征集政策对音视频类作品的特殊要求。专家建议创作者采用大字幕、慢语速、方言版等形式,比如用京味儿快板演绎《防骗三字经》,或者制作"辟谣广场舞"配乐视频,让防谣知识融入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
参与指南:这些作品类型最受老年人欢迎
根据征集要求,创作者可重点开发三类适老辟谣作品:家庭情景类短视频,如女儿用实验揭穿"磁疗床包治百病"谎言;对比式长图漫画,左侧展示谣言话术,右侧用卫健委数据粉碎谣言;音频类作品如5分钟辟谣广播剧,适合老人在晨练时收听。
投稿需特别注意:文字类作品格式为Word或PDF,图片类需JPG/PDF且小于5MB,音视频需主流格式且画面声音同步。所有作品必须为原创,使用他人素材需获授权并在简介中注明来源。优秀作品将获得北京属地网站的流量扶持。
让政策照进现实:从全民辟谣到社会免疫
北京此次辟谣作品征集活动,实质是构建"家庭-社区-网络"三位一体的老年防谣体系。当每个创作者都成为"谣言清道夫",当每条辟谣内容都考虑老年受众的接收习惯,"银发族"的信息安全防线才能真正筑牢。记住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0月27日,您的作品可能成为守护父母的那道曙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