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传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环节。近日,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指导、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调研编制的2024年度重庆市生态文明传播指数正式发布。
该指数综合中央媒体传播指数、行业媒体传播指数、区县媒体传播指数、公众行为引导指数四大维度,从报道/活动数量、主题丰富度、传播速度三个方面,依据12个具体指标的测算情况,对重庆市各区县的生态文明传播状况进行测算后形成。指数聚焦重庆市构建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生态文明传播矩阵,旨在探究全市生态文明传播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
生态文明传播指数体系
01
多维度测算形成排名 靠前区县凭四大优势突围
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调研,团队发现,在线上传播层面,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区县融媒体及区县生态环境政务新媒体,围绕生态文明传播的16个主题展开报道。这些主题涵盖美丽中国、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双碳”、和谐共生、长江生态、绿水青山、制度建设、资源节约、污染防治攻坚战、清洁能源、国家公园、环保督察、生物多样性、生态红线以及低碳经济。
![]()
生态文明传播主题关键词
在线下传播方面,各区县主要围绕五类主题活动开展线下宣传,包括六五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志愿服务活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美丽重庆六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旨在打通从线上媒体传播到线下行为引导的完整传播链条。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中心收集了涵盖重庆各区县生态环境局2024年1—10月的相关数据,采用专家评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量加权平均与定性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41组数据展开分析并编制各项指数。
该指数显示,重庆建构了全方位的生态传播矩阵。官方生态环境类新媒体平台方面,2024年重庆市及各区县生态传播类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信息13311条,平均每个账号发布频率为:391.5条/年,即平均每天都有信息发布。除了生态环境类媒体平台,重庆市生态传播也通过融媒体平台开展,如重庆市及区县的政务发布平台,包括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客户端等。
在传播方式上,重庆市各区县整体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的特征,尤其是重要时间节点提前预热,活动丰富多彩。比如,2024年,重庆市各区县在六五环境日共举办宣传活动127场,以巴南区为例,2024年6月2日,由巴南区生态环境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龙洲湾街道、宗申动力机械公司承办的巴南区2024年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在巴南万达广场隆重举行。六五环境日期间,巴南区围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16场。
该指数还显示,2024年,重庆围绕美丽中国、综合治理、绿色发展、长江生态、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开展传播活动,生态文明传播内容丰富多元。其中,两江新区、九龙坡等多个区县传播主题较为丰富。
![]()
2024年重庆市生态文明传播指数
通过对指数进行分析,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发现,排名靠前的区县主要凭借四方面优势脱颖而出:其一,传播内容质量过硬,紧密契合生态文明16个核心主题,无偏题、离题内容,聚焦生态文明传播前沿领域与薄弱环节,内容重要性突出;其二,发布时效性强,发布时间与相关事件发生时间控制在0-2天以内,更新频率较高且内容供给频次稳定,高效、持续发布优质内容;其三,传播渠道运营高效,媒体覆盖率高,原创内容被省级、中央级媒体转载量及线下活动报道量显著多于其他区县,传播速度快,“两微”账号保证高频、持续发布内容,部分还创新搭建多平台账号矩阵,实现精准传播;其四,传播效果显著,线上内容到达率高,排列靠前的内容阅读量可观,线下宣传活动紧扣主题,活动场次多且内容丰富,吸引各类人群广泛参与,全方位满足生态文明传播的核心要求。
“该排行榜旨在评价生态文明传播方面的成效与短板,引导各区县更加重视生态文明传播工作,补齐传播短板,提升传播能力和传播质效。”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韧教授表示,各区县可依据各项指数得分,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提高生态文明宣传的传播广度、精度与速度,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在信息时代,快速传播对于抢占舆论制高点至关重要。
02
存在传播内容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该指数也显示出重庆在生态文明传播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结合本地区设置生态文明议题、挖掘生态文明内容不够。根据已发布内容来看,存在部分地区结合本地实践对生态文明内容挖掘不深、把握不足、主题契合度不够强的情况,传播的部分生态文明内容显得较为单薄和表面化,传播效果不够理想。
二是生态文明内容和传播渠道的匹配度不够。目前,重庆市已建成由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地方媒体构成的生态文明传播媒体矩阵。然而,不同地区在给各媒体提供内容时,存在一稿多发、千篇一律等问题,忽略了不同传播平台的对象属性和传播规律,部分传播形式与传播平台匹配度不够高。
三是公众参与行为引导的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区对生态文明宣传的重视程度不一,部分地区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普及深度不足,导致部分公众虽有环保意识,但不知如何具体参与。另外,部分地区在线下宣传活动组织和公众行为引导方面尚有欠缺,公众获取参与渠道、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公众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给出如下建议:
一是聚焦本地特色,深化内容挖掘。围绕提升生态文明议题,深挖内容深度,结合各区县生态禀赋(如渝东南生态旅游、主城绿色交通)明确传播方向,避免主题契合度不足。同时设“重庆生态成就提炼专项”,梳理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案例,解决内容单薄问题,增强公众共鸣。
二是优化渠道适配,提升传播精准度。针对渠道内容匹配不足,明确中央、行业、地方媒体定位与偏好,推行“分媒定制”,按媒体属性调整内容(如短视频平台做轻量化内容),减少一稿多发;建立效果反馈机制,及时优化策略,确保内容精准触达目标受众。
三是重视公众引导,强化社会宣传。各地区要重视生态文明宣传,组织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意识,通过正向激励引导公众从“知道环保”向“践行环保”转变,真正让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日常,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03
生态文明传播优秀案例发布 为建设美丽重庆贡献生态力量
记者注意到,在榜单发布的同时,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还发布了《2024年度重庆市生态文明优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收集并分析了重庆的十个优秀案例,分别是:“美丽重庆融媒体矩阵”、云阳“环湖绿道”、北碚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渝北“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渝中“‘两江四岸’珊瑚公园”、永川“临江河流域综合整治”、巴南“花溪河综合整治”、九龙坡桃花溪、垫江县“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忠县柑橘“融合”。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芹介绍,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重庆率先开展生态文明传播工作,致力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已成功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态文明传播矩阵。矩阵融合传播激发了全民共建生态文明的热情,调动公众积极性,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报告》涉及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典型案例,不仅展示了重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也反映了重庆市民对绿色生活方式的积极追求与践行。
下一步,重庆将锚定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总体目标,唱响主旋律、聚焦主战场、守好主阵地,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行动,讲好生态文明故事,传播生态文明好声音,为绘就美丽重庆新画卷贡献更大力量。
据悉,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由中国环境报社、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西南政法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于2024年4月揭牌。研究中心旨在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社会传播、学术研究等领域的丰富资源和经验,整合权威专业的传播平台、理论研究功底深厚的高校平台和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实现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的多跨协同,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传播研究机构。
来源 | 美丽重庆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
![]()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