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亲近自然,不是糟蹋自然。
10月13日,有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公园通往大连自然博物馆木栈道下方,天然岩石上赫然钉着数个大型金属钉。其中一枚钉子上系着缆绳垂向海滩,正有人利用这根绳索进行攀岩活动。目前,管理部门已就此事展开调查。
![]()
大连这片海滩的岩石,并非普通的自然景观。专家说,这里的岩体主要是石灰岩,其地质年代可追溯到震旦纪,距今已有6亿年到8亿年的历史。其不仅造型奇特、极具观赏价值,更是研究大连地区地质演化的“活化石”。每一厘米的剖面,都记录着约6亿年前的地球故事,是任何现代技术都无法复制的珍贵地质记录。但攀岩爱好者打入的金属钉,会破坏其结构的完整性,加速其风化进程,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他们只追求刺激和挑战,却忘了这些岩石作为地质档案的同等价值。
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确实是人的天性。如今,户外运动成了国民休闲新潮,这当然是好事。从现代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合理有序地参与户外运动,不仅不会干扰自然环境,还能成为普及环保理念、开展自然教育的良好方式。但也要明白,户外运动占用公共生态资源,难免会在大自然留下人类活动痕迹。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无痕山林”的理念,遵循“环境最小冲击”等原则,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时刻绷紧生态保护这根弦。
![]()
(图源:半岛晨报)
可也有部分户外爱好者,对自然缺乏敬畏,将征服欲凌驾在生态红线之上:开着越野车在景区天然草场漂移,在高寒生态草甸挖沟烧烤,在地质遗迹上肆意打钉攀岩……这些行为,无疑成为“生态刺客”,让山水不再是滋养身心的净土,反而沦为被践踏的对象。
户外运动与山水,本不该是互相排斥的,而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大自然给户外运动者提供了追求刺激与享受乐趣的场所,户外运动者也应该在追求刺激与享受乐趣的同时,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就像攀岩活动,完全可以使用现代攀岩运动早已发展出的完善的环保技术体系,比如使用可拆卸的机械塞、岩楔等保护装置,既能确保安全,又不会对岩壁造成永久伤害,何必非要用早已被淘汰了的直接打钉的方式呢?
山水无言,却以伤痕警示世人:户外运动的魅力,不在于征服自然的高度,而在于尊重自然的深度。只有将敬畏刻入骨髓,将“最小冲击”印在脑海,方能在青山绿水间,找到体面的“诗与远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