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不同城市的街头,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上海商圈里3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并不少见,而黑龙江县城的道路上,10万-15万元的家用车仍是主流。
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多层次特征的缩影,它既关联着每个家庭的实际需求,也折射出地域经济的发展差异,更在宏观层面影响着消费市场的走向。
我们结合权威数据,从购车偏好、地域差异到经济作用,重新梳理中国汽车消费的真实图景。
![]()
购车选择
对多数家庭而言,购车的核心是“匹配预算”,市场数据早已勾勒出清晰的消费倾向。
2023年,国内乘用车终端销量达2192万辆,对应销售总额约4.26万亿元,经测算平均单车价格约19.4万元。
若按单辆车价格划分,消费结构呈现明显的“金字塔”特征,10万-15万元车型占比最高,达35%;15万-20万元车型次之,占25%。
20万元以下合计占60%,是绝对的消费主流,而3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仅占终端销量的12%,对应到有车家庭中,实际拥有比例约7.9%。
![]()
更值得关注的是品牌选择的变化。根据中汽协2023年数据,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56%,远超德系、日系和美系品牌。
若聚焦新能源领域,中国品牌份额更是高达80.6%,其中纯电动占比67.6%,插电混动占23.8%。从车企销量看,比亚迪以302.4万辆的终端销量稳居第一,远超一汽大众、吉利等品牌,成为首个登顶年度销量冠军的国产品牌。
![]()
国产品牌的突围,早已跳出“低价竞争”的框架。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低温续航稳定性上的突破、吉利银河L7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都让国产品牌在同价位区间具备差异化优势。
如今消费者选车,不再盲目迷信“合资光环”,而是更看重“技术适配性”,日常通勤选10万-15万元的纯电车型,家庭长途出行选20万-25万元的插混车型,这种“按需匹配”的逻辑,正是国产品牌赢得市场的核心原因。
![]()
地域差距
将购车选择放到地域维度,就能看到更立体的“消费地图”,但部分此前的结论需要结合数据口径修正。
从有车家庭占比来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有车家庭占比41.67%,若结合2023年公安部汽车保有量与全国家庭户数推算,每百户家庭汽车保有量达68辆,但这一数据包含家庭多车情况,实际“至少拥有一辆车”的家庭占比约52%。
分省份看,差异仍显著但需修正细节,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天津五省市的“有车家庭占比”排在前五,其中江苏最高。
![]()
而黑龙江、甘肃、广西等省份均低于40%,黑龙江以32%垫底,这种差异的核心原因,仍与生活场景深度绑定。
东部沿海省份如江苏、浙江,县域经济发达,20-50公里的通勤半径让汽车成为刚需,同时路网密度高,日常出行对汽车的依赖度高。
黑龙江等北方省份,冬季低温导致道路结冰风险高,部分偏远地区公交、城乡客运已覆盖基本出行,加之冬季用车需额外支出雪地胎、车辆预热成本,进一步降低了部分家庭的购车意愿。
![]()
中高端车型的地域分布,也存在此前的认知偏差,若按“家庭拥有单辆30万元以上车型”统计,上海、北京占比确实较高,但百万级汽车家庭占比最高的省份是浙江,而非上海。
西藏“中高端车型占比12.6%”的现象,需结合场景解读,当地地广人稀,日常出行对越野车需求高,丰田普拉多、坦克500等40万-60万元的硬派越野车占比高,导致统计上“中高端车型占比”虚高,并非整体消费能力的直接体现。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山东“有车家庭数量全国第一”,并非仅因经济发达,更与人口基数相关,若按“有车家庭占比”计算,山东仍低于江苏、浙江,这说明人口规模对统计结果的影响不可忽视。
![]()
经济支柱
汽车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此前的表述更具说服力,但需修正数据细节。
2023年,全国汽车类零售总额达4.86万亿元,确实超过吃喝穿用类日常消费品的总和,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2%,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压舱石”。
从销量分布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五省的乘用车终端销量合计达770万辆,占全国总销量的35.12%。
这五个省份既是经济大省也是汽车消费核心区,形成了“经济实力-消费能力-汽车销量”的正向循环。
![]()
广东拥有比亚迪、广汽等车企基地,江苏聚集了上汽大众、理想汽车等厂商,本地产业链完善带动消费需求,同时消费市场又反哺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关键的是汽车行业的“全产业链带动效应”,上游来看,一辆传统燃油车需要钢铁、橡胶、电子芯片等上百种零部件,直接拉动冶金、化工、半导体等产业。
若为新能源汽车,还需动力电池,带动锂、钴、镍等资源产业发展。
![]()
下游来看,购车后衍生的保险、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等“后市场”,吸纳了超3000万就业人口。
以广东为例,2023年汽车产业产值达1.1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比超60%,不仅带动本地200余家零部件企业发展,还吸引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厂商落户,形成完整产业链。
![]()
结语
从二十年变迁来看,中国汽车消费已从“稀缺品时代”迈入“普及品时代”,而这种变迁的背后,是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地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制造业实力的跃升。
无论是10万-15万元的国产家用车,还是不同省份的消费差异,最终都汇聚成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
这或许就是中国汽车消费最深层的意义,它不仅是出行方式的改变,更是经济活力与民生改善的生动体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