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早有明训:“脾主肌肉”“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肌营养不良的典型问题 —— 肌肉萎缩、肢体乏力、走路打晃,看似是肌肉的毛病,根子全在脾、肾、肝这三脏上。
西医多关注肌肉本身病变,中医则认为,乏力、萎缩、僵硬的病机各有不同,调理需对症。
我从医多年治这病,核心就九个字:补脾气、填肾精、柔肝筋。
先讲三脏的本分。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肌肉靠脾运化的气血滋养;肾为先天之本,髓能养骨、骨能撑肌,髓足则肌稳;肝主藏血,筋连肌肉,肝血足则筋灵活,肌肉活动自如。
肌营养不良的问题,正出在这三脏:
脾虚则气血不足,肌肉失养,逐渐萎缩、乏力,走几步就喘;
肾虚则髓海亏虚,骨不承重,下肢无力,易摔倒甚至站不起;
肝虚则血不养筋,筋脉拘紧,肢体僵硬,屈伸困难。
三脏相依,单调其一无用,必须同步调理。
先说 “补脾气”。
我不用人参猛补,先让脾 “动” 起来再补。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助脾运化生气血;加山药、莲子固脾精。如此,脾能造血养肌,乏力、萎缩可先缓解。
再讲 “填肾精”。
填精需循序渐进,避免肾负担过重。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填肾精,配杜仲、续断强肾护骨;若怕冷加少量巴戟天温肾阳。
不少患者服药后说 “腿有力了,能扶着走了”,这就是肾精渐足的表现。
最后 “柔肝筋”。肝血足则筋柔,常用白芍、当归养肝血,加木瓜、伸筋草柔筋脉。有些患者起初胳膊难抬,调理后能慢慢活动,就是筋脉得养了。
有人问:“又乏力又僵硬,用啥方?” 肌营养不良多是复合症状,需辨证:
以萎缩、乏力为主,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加重黄芪、党参;
以下肢无力、易摔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多放熟地、枸杞子;
以肢体僵硬为主,加鸡血藤、秦艽柔筋。
有些同行只盯着一脏用药,没看到三脏关联。其实这病是 “养肌链” 断了 —— 脾虚缺原料、肾虚缺支撑、肝虚缺弹性,少一步都不行。
我曾治过 12 岁孩子,肌肉萎缩需人扶,拿不了筷子。用补脾的党参、黄芪,填精的熟地、枸杞子,柔筋的白芍、木瓜。三月后能扶桌走,半年后可自主吃饭、慢跑。
最后说句实在话:中药治肌营养不良,需慢慢养。不少人一月无效就放弃,实则此时脾已生血、肾在填精,坚持就有效果。
这病非绝症,按 “补脾、填精、柔肝” 调,气血养肌、肾精撑骨、筋脉活络,日子就能有质量。
我一直信:中医调 “人” 不调 “病”,人顺了,肌肉自然能好起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