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西兰铁路部长证实,新方已经收回了让韩国船厂建造两艘大型公铁两用渡轮的订单,将其转交给了中国的造船厂。
作为“五眼联盟”的一员,在美国打压中国造船业、中方反制韩国船企的敏感时刻,新西兰却选择叫停给韩企的造船合同,还把合同给了中国,让外界相当意外。不少美国网民已经开始指责新西兰是“西方的叛徒”。
然而,新西兰做出这种选择,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根据公开资料,早在2018年,新西兰就和韩国船厂签订了这份造船合同,整个预算大约7.75亿新西兰元(约人民币31.5亿元)。然而6年过去了,韩国的造船方案一改再改,不仅船体有变化,还需要新西兰大改南北岛两个港口,才能让渡轮停靠,合同成本一路飙升到了近40亿新西兰元(约人民币163亿元),新西兰人却仍然只拿到了设计图,连一根钉子都没看到。新西兰政府眼看不对劲,只能果断止损解约,光违约金和前期投入就赔了6.71亿新西兰元,即大约27亿元人民币。
而中国船厂就好得多了。虽然具体造价还没确定,但现有信息显示,渡轮长度被控制在200米以内,可直接适配现有港口设施,无需大规模改建,船只预计2029年交付,固定总价合同也杜绝了预算超支风险。新西兰人也高度评价了中国船厂,说船厂的专业能力、技术实力和生产规模让新西兰相当有信心。
可以说,在“意识形态”和“物美价廉”之间,新西兰果断选择后者,做出了最理智和务实的决定。这绝非什么政治站队,而是国际合作中经济理性战胜政治偏见的典型案例,也揭露了国际合作的核心逻辑:在切实的需求面前,空谈政治立场毫无意义。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重塑产业链,但新西兰的案例证明,市场规律终将主导资源分配——谁能高效、高质解决问题,谁才能真正赢得各国的信赖。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