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7104,今年1461
今天,“讲奉献”,这三个字又在全院大会上从院长口中重重地落下来。我看着上个月绩效工资的数字,低得让人心头发凉——1461元,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月了。(附言:基本工资和去年没啥区别)。
![]()
(某市人民医院,2024年9月份绩效7104)
![]()
(某市人民医院,这是2025年7月份绩效1461,不过延迟到9月发的)
房贷要还,孩子下学期的学费还没着落,医院能不能也对我“奉献”一回?
如今在医院工作,感觉越来越像个笑话。一方面,绩效分配、工作模式越来越像公司,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多劳多得;另一方面,开会时又反复强调我们是事业单位,要有觉悟,要讲奉献,要随时待命,节假日也不例外。
越比较越寒心
前几天和老同学吃饭,他在一家同级别的事业单位工作。听他说起他们的收入结构,心里真不是滋味。
事业单位的"保障制":
基础绩效占70%,只要完成基本工作就能拿到
考核绩效占30%,按工作表现适当浮动
年终奖稳定在3-4个月工资
各种补贴按时发放,从不拖欠
再看看我们:
基础工资只占30%,勉强够交社保
绩效工资占70%,随时可能被扣,而且现在已经腰斩
年终奖?想都别想,不倒贴就不错了
夜班补贴十年没涨过,还是20块钱一晚,有的医院还被强制取消夜班费。
绩效改革,把我们变成了“计件工”
这次绩效改革,彻底把我们变成了“计件工”。据说花大价钱请来的咨询公司,搞出了一堆谁也看不懂的公式。说得好听是“多劳多得”,实际上就是逼着大家拼命给医院创收。
![]()
![]()
(某市人民医院,最新的绩效方案的部分截图)
现在开药、安排检查,脑子里先闪过的不是病情,而是药占比、均次费用这些指标。每天的工作量被贴在墙上,像销售排行榜一样公开处刑。有时候看着病人信任的眼神,心里特别难受。
我们医院已经连续三个月发不全绩效了。可这些亏损,最后都转嫁到了我们头上。
这一年多来,我的绩效收入少了八成,活却多了不止一倍。几十个考核指标压得人喘不过气,职业尊严在没完没了的考核中一点点消磨。感觉自己不像医生,倒像个推销员。
![]()
(某市人民医院)
科里今年已经走了三个骨干:一个去了药企,工资翻倍;一个跳槽到私立医院,收入涨了一半;还有一个干脆转行做医疗自媒体去了。
迷茫中,我想问自己
为什么还留在这里?偶尔在手术台上,无影灯亮起的那一刻,还会想起医学院宣誓时的场景。那份想要救死扶伤的初心,还在某个角落里闪着微光。
我们不反对考核,但医生的价值不该只用看了多少病人、开了多少药来衡量。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懂医疗规律的管理,不是简单粗暴的计件制。
我们可以讲奉献,但奉献不该是单方面的。我们也需要被善待,需要能维持体面生活的收入。医生首先是人,要吃饭,要养家。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怎么全心照顾病人?
医客说
医疗的温度,始于对医生的善待
“无影灯亮起时,还会想起医学院宣誓的场景。”这是医生最后的坚守。他们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反对“既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改革;不是拒绝奉献,而是拒绝“单方面牺牲”的奉献。
当绩效不再绑架医生的双手,当“讲奉献”与“有保障”并行,当医生的价值被真正看见——那时,无影灯下的手术刀会更坚定,门诊室里的问诊会更从容,患者的笑容也会更温暖。
毕竟,善待医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生命。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杏林苑社群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