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腋清风生细澜,午窗梦觉倚蒲团。
烹来活火声犹小,煎出黄云色愈寒。
客好何妨开锁钥,诗成谁复辨甘酸。
老夫已惯三更睡,不用频呼侍史看。
![]()
这首七律以茶事为轴心,通过细腻的感官捕捉与场景铺陈,勾勒出从午后烹茶到深夜赋诗的完整过程。
诗中既有对茶道细节的工笔描绘,又有对社交雅趣与精神自由的含蓄表达,最终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礼法、沉浸于自我世界的生命状态。
![]()
全诗以茶香为线索,将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融为一体,在看似闲散的笔调中暗藏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
首联:两腋清风生细澜,午窗梦觉倚蒲团
开篇以触觉与动态感切入,营造出一种微妙的感官体验。
“两腋清风”暗喻茶后通体舒畅的轻盈感,既呼应“茶能涤烦”的古老认知,又以“清风”这一意象传递出超脱尘俗的意境;“细澜”既指茶汤表面的涟漪,亦象征心境的微妙波动——茶烟起时,思绪如水纹般荡漾开来。
后句“午窗梦觉”点明时间与状态:午后小憩初醒,慵懒中透着清醒,仿佛时间在此刻放缓脚步;“倚蒲团”则通过动作传递出倚靠的松弛,蒲团作为禅修器物,暗示着身心与环境的和谐,为全篇奠定宁静而略带禅意的基调。
![]()
颔联:烹来活火声犹小,煎出黄云色愈寒
此联聚焦茶事核心环节,以声色并举的手法展现茶道精髓。
“活火”强调烹茶需用旺而不烈的炭火,暗合陆羽《茶经》中“其火,用炭,次用劲薪”的讲究;“声犹小”反衬技艺之精——火候恰到好处时,连水沸声也显得克制,仿佛茶与火在无声中达成默契。
“黄云”喻茶汤色泽浓郁如云,既是对茶色的直观描写,又暗含“茶色如天”的审美联想;“色愈寒”则以冷色调强化视觉冲击,寒色不仅指茶汤的清澈透亮,更隐喻茶道“清、寂”的审美追求——在喧嚣中寻得一份冷冽的清醒。
![]()
颈联:客好何妨开锁钥,诗成谁复辨甘酸
由茶事转向社交与创作,展现文人雅集的独特魅力。
“客好”暗指宾主投契,无需繁文缛节,故而“开锁钥”以示毫无拘束的待客之道——锁钥既指门户的开启,亦象征心扉的敞开,宾主间无需客套,直抵精神共鸣。
“诗成”后“谁复辨甘酸”则以味觉通感消解艺术评判的严肃性:诗作优劣如茶之甘苦,本无定论,何须刻意分辨?
此联暗含对世俗标准的疏离——真正的雅趣,不在于迎合他人品味,而在于自我表达的畅快。
![]()
尾联:老夫已惯三更睡,不用频呼侍史看
以自嘲口吻收束,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
三更未眠的痴态,非因困倦,而是沉醉于茶与诗的交融——茶香袅袅中,诗思如泉涌,时光在创作中悄然流逝。
“不用频呼侍史”则通过否定侍从的介入,强调独处时的自在:无需礼法规约,亦无需他人见证,这种“无拘”正是精神自由的写照。
尾联以生活化的场景,揭示出一种超越功利、回归本真的生命哲学——真正的雅趣,不在外在的排场,而在内心的自足与从容。
![]()
此诗以茶为媒,将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融为一体。
从烹茶的声色细节,到待客的随性态度,再到创作的超然心境,层层递进中完成对“闲适”的立体诠释。
![]()
诗中“清风”“黄云”“活火”等意象的运用,既保留了传统茶诗的雅致,又通过“甘酸”“锁钥”等口语化表达增添了生活气息。
尾联的“不用频呼侍史看”尤为精妙,它以一种近乎任性的姿态,宣告了对世俗礼法的轻蔑——在茶香诗韵中,生命找到了最本真的存在方式。
![]()
这种闲适,不是消极的退避,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在纷扰中守住内心的澄明,在平凡中活出精神的丰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