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央视表明态度,一夜之间全国纷纷取消马拉松,不是人人都可这样跑

0
分享至

十月的中国,本该是马拉松赛事最热闹的季节。秋高气爽,正是挥洒汗水的好时候。可就在2025年的这个十月,一股前所未有的“取消潮”席卷了各地的马拉松赛事。

从南到北,从一线大城市到三四线小城,特别是那些由区县一级主办的赛事,仿佛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纷纷按下了暂停键。



这种集中性的、大规模的调整,在过去几年是相当罕见的,不由得让人心里打个问号:这阵风,到底是怎么刮起来的?

就在九月底,央视的一档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以一种沉稳但有力的语调,对当前部分地区“一窝蜂”举办马拉松的现象发表了评论。



节目中没有点名批评任何具体赛事,但却尖锐地指出了潜在的问题:一些地方将马拉松当成了简单的“城市名片”打造工具,盲目跟风,忽视了赛事组织、安全保障、公共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和巨大压力,甚至可能衍生出铺张浪费、形式大于内容的不良倾向。

许多业内人士和跑友都感觉到,这或许就是那根“指挥棒”,信号已经再明确不过了。



说实话,看到这么多马拉松赛事突然取消,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讶,反而是觉得“该来的终究来了”。

这几年,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发展速度,用“井喷”来形容都毫不为过。好像每个城市,不管大小,不办一场马拉松,就显得跟不上时代潮流。

这背后,当然有积极的一面:说明咱们老百姓越来越注重健康,有了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意愿和能力。



一场马拉松,确实能给城市带来瞬间的曝光度,拉动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看起来是一笔挺划算的“形象投资”。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一窝蜂”上。

马拉松可不是组织一场广场舞那么简单。它是一项极限运动,对参赛者的身体素质和赛事保障体系的要求都极高。



一些区县,可能本身人口不多,基础设施也有限,为了“政绩”或“名气”,硬要撑起一场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大型赛事。

可医疗救护点设置不合理,保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交通管制方案粗糙,导致城市交通瘫痪数小时……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过去一些小型赛事已经暴露过类似隐患。

一旦发生选手猝死等极端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这不仅仅是给城市“名片”抹黑的问题,更是对生命的极大不尊重。



央视的发声,正是对这种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和安全的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马拉松的热潮下面,可能已经堆积了不小的泡沫。

但取消,不是否定马拉松本身的价值,而是对这种虚火过旺、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说“不”。

这是一种必要的冷却,是对运动规律的尊重,更是对参与者生命安全的负责。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忘了马拉松最初是为了什么?它源于一个关于传递胜利消息的古老故事,核心精神是挑战自我、坚韧不拔。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一些地方,马拉松有点“变味”了。

它成了一场秀,一个“嘉年华”,甚至在某些组织者眼中,变成了一种彰显地方实力、比拼政绩的“赛道”。



赛事包装得越来越华丽,赞助商品牌越拉越大,开跑前的仪式搞得像晚会,但最核心的竞赛组织、跑者服务、安全保障这些“里子”工程,却可能因为资金和精力分散而变得薄弱。

这种本末倒置,最终损害的是谁的利益?首先是广大真心热爱跑步的参与者。

他们缴纳了不菲的报名费,投入了时间和精力训练,满怀期待地来到一个城市,可能遇到的却是混乱的起跑区、不足的补给、滞后的救援,甚至是为了追求电视转播效果而被压缩的实际跑步时间。



他们的体验感大打折扣,跑步的纯粹快乐被各种外部干扰所稀释。

第二个影响是对公共资源的过度占用。

举办一场马拉松,需要动用大量的警力、医疗力量、志愿者和道路管制资源。

对于一个资源本就有限的小城市或区县来说,频繁举办这类大型活动,会不会影响到市民正常的出行需求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这背后涉及到的社会成本,需要仔细掂量。

央视此时表明态度,全国纷纷跟进调整,恰恰是推动马拉松运动回归理性的一个契机。它告诉我们,不是人人都可以、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必要这样“跑”马拉松。

赛事举办权不应该成为一种“标配”,而应该是一种基于扎实能力评估后的“优选”。



对于地方政府和组织者而言,与其追求数量和多寡,不如沉下心来,思考如何打造一场真正以人为本、安全有序、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赛事。

哪怕一年只办一场,只要能让跑者满意,让市民理解,让安全得到保障,其价值和影响力,也远胜过十场仓促上马、隐患重重的“赶集式”马拉松。

对于跑者来说,这也是一种提醒:选择赛事时,更需要关注其口碑和专业性,而不是仅仅被宣传噱头所吸引。



这次调整,挤掉的是泡沫,留下的是对规则、对生命、对专业的敬畏。

当喧嚣散去,理性回归,我们或许能看到更健康的跑步生态:办赛者更负责,参赛者更理性,马拉松真正成为一项促进健康、传递快乐、展示城市内涵的美好活动。

毕竟,只有懂得何时该慢下来,调整节奏,我们和我们的城市,才能在未来跑得更稳、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泪目!34岁国乒美女奥运冠军全运最后一舞:首秀3-0又美又能打

泪目!34岁国乒美女奥运冠军全运最后一舞:首秀3-0又美又能打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10 14:41:39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0.74% 光伏板块逆势上扬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0.74% 光伏板块逆势上扬

财联社
2025-11-11 11:35:06
惊艳!你绝对想不到的日常穿搭搭配技巧!

惊艳!你绝对想不到的日常穿搭搭配技巧!

独角showing
2025-11-11 13:41:41
中方说到做到,制裁暂停一年,特朗普没想到,李在明成了最大赢家

中方说到做到,制裁暂停一年,特朗普没想到,李在明成了最大赢家

军机Talk
2025-11-11 14:33:38
王自如建议抓紧买手机:明年手机或涨价

王自如建议抓紧买手机:明年手机或涨价

鞭牛士
2025-11-10 13:52:05
3岁幼童误拿泡泡糖母亲赔偿60元 超市称孩子还偷了数千元商品?好想来回应

3岁幼童误拿泡泡糖母亲赔偿60元 超市称孩子还偷了数千元商品?好想来回应

闪电新闻
2025-11-11 11:06:38
屁股大女生的时尚逆袭!高腰紧身牛仔裤搭蕾丝背心,臀型饱满有致

屁股大女生的时尚逆袭!高腰紧身牛仔裤搭蕾丝背心,臀型饱满有致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1 11:37:32
乌克兰证实“半人马座B1”坦克歼击车参战 意大利暗戳戳提供军援

乌克兰证实“半人马座B1”坦克歼击车参战 意大利暗戳戳提供军援

hawk26讲武堂
2025-11-11 14:38:33
蒋介石日记几乎骂遍了所有人,包括宋美龄,唯独对周恩来保持风度

蒋介石日记几乎骂遍了所有人,包括宋美龄,唯独对周恩来保持风度

海佑讲史
2025-11-11 12:30:05
英国已做好准备,随时参战,它的动机是什么?

英国已做好准备,随时参战,它的动机是什么?

高博新视野
2025-11-09 17:03:08
侄女跟我生活15年,哥哥一家来了,侄女塞我一张纸条:什么都别答应

侄女跟我生活15年,哥哥一家来了,侄女塞我一张纸条:什么都别答应

荔枝人物记
2025-10-27 21:55:07
乱了!日本领土危机浮现!不光是琉球,原来连北海道也不是日本的

乱了!日本领土危机浮现!不光是琉球,原来连北海道也不是日本的

凉羽亭
2025-11-11 10:26:18
重庆通报:初步判断被污染,正全面排查

重庆通报:初步判断被污染,正全面排查

澎湃新闻
2025-11-11 01:01:05
2-1!3-1!东亚两强爆发,日本力压葡萄牙夺第一,韩国不败出线

2-1!3-1!东亚两强爆发,日本力压葡萄牙夺第一,韩国不败出线

绿茵舞着
2025-11-10 23:38:34
陕西多地中小学寒假时间公布

陕西多地中小学寒假时间公布

鲁中晨报
2025-11-11 13:47:02
武大“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去世,他被免武大校长的真实原因解禁

武大“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去世,他被免武大校长的真实原因解禁

神州扫描
2025-11-10 09:58:55
黑色幽默!电诈园区办公室中文标语,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黑色幽默!电诈园区办公室中文标语,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麦大人
2025-11-06 08:32:30
拓媒:斯普利特没有比卢普斯了解杨瀚森,因此连续让他不上场

拓媒:斯普利特没有比卢普斯了解杨瀚森,因此连续让他不上场

懂球帝
2025-11-11 10:57:19
老人出现三种状况,暗示生命开始步入倒计时,早知道早做打算

老人出现三种状况,暗示生命开始步入倒计时,早知道早做打算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10 08:54:31
湖人生涯首扣,东契奇对黄蜂上演双手暴扣,为25年的第2次扣篮

湖人生涯首扣,东契奇对黄蜂上演双手暴扣,为25年的第2次扣篮

懂球帝
2025-11-11 10:57:16
2025-11-11 15:23:00
历史有些冷 incentive-icons
历史有些冷
一起探索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5896文章数 1305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创了纪录 上台20天中方两次强烈抗议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创了纪录 上台20天中方两次强烈抗议

娱乐要闻

何超莲窦骁真的没离婚?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房产
时尚
旅游
本地
艺术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静奢风,有品位的都在穿

旅游要闻

伊春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来了!12月1日起梯次启幕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