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2025诺贝尔文学奖终于揭晓了,虽然今年诺奖与以前一样,都与国人无关,但简中官媒却激动得睡不着,纷纷发表文章——
封面新闻:《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奖者喜欢中国文化,尤其迷恋李白》;
天津广播:《揭秘 | 李白粉丝,迷恋中国!刚刚,他获诺贝尔文学奖!》;
四川日报:《2025诺奖得主拉斯洛,竟是李白的“狂热粉丝”》;
山西晚报:《揭秘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迷恋中国,还是李白的粉丝》;
湖北日报:《诺贝尔奖得主来到湖北时,疯狂向他表白》;
河南卫视:《2025诺奖得主拉斯洛 | 李白的忠实粉丝,跟着孔子取名,要求全家改用筷子》;
北京电视台:《202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迷中国!迷李白!》;
深圳广电的第一现场:《202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迷恋李白,文字“染上中国味道”……》;
上海的第一财经:《匈牙利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
广东的新周刊:《够“狠”的诺奖得主,其实中国人并不陌生》;
新民周刊:《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李白粉丝,提议全家人用筷子》;
时代周刊:《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中国情缘:三度来华旅游,喜爱李白和儒家经典》;
中国新闻周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李白粉丝,要求全家改用筷子》;
都市快报:《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他迷恋中国,曾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还是李白的粉丝》;
新京报:《拉斯洛,他替李白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澎湃新闻:《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曾在中国街头问过许多人2个问题》;
青年文摘:《2025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他迷恋中国,还是李白粉丝》;
中国青年报:《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获诺贝尔文学奖 爱李白 期待与中国文明对话》;
央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用法语背唐诗"最想认识李白”》;
![]()
这位文学大家来自西方,如果西方因此而激动,吴钩非常理解。但西方一直对中国进行文化入侵,为何一直反对西方的官媒们如此兴高采烈,甚至个个口吐莲花,竟然使出全身解数,把文学诺奖西方新得主与中国,与李白,与中国文化硬绑一起呢?
不过,虽然文学诺奖西方新得主揭晓,瞬间在中国引发热议,不少官媒羡慕至极,甚至有“攀亲”“自豪”之嫌,文化自信荡然无存。但幸亏有北京日报于2025年10月16日发表评论文章:《拿没拿洋奖,都不是定义中国发展水平的指标》。文章认为:盛名之下,环绕诺奖的争议也从未停息。即便是其中公认相对客观的自然科学奖项,也绝非完美的“度量衡”。
可是,网络是有记忆的,网友们却意外发现了北京日报之前发布的关于诺奖(洋奖)的文章:
2018年10月6日,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日本真正的可怕之处,18年里18人拿了诺贝尔奖!》;
2015年12月11日,北京日报发表文章:《赞一个!屠呦呦瑞典捧诺奖,这块奖牌分量真不轻》;
2019年1月27日,北京日报发表文章:《骄傲!屠呦呦,与爱因斯坦并列!真正的中华之光》……
“洋奖”到底行不行?北京日报到底爱“洋奖”,还是爱“洋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