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制裁韩华海洋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之后,中国对美国航运船舶业又使出一记杀招,把特朗普气得跳脚。
2025 年 10 月,国际海事组织(也就是常说的 IMO)马上要开个关键会。会上要定下来的事 —— 到底建不建全球航运碳税的框架。这东西要是真落地,会是第一个覆盖整个航运业的强制性碳排放定价体系。
![]()
中国、欧盟、日本、印度这些主要玩家,早早就明确表态支持。算上其他国家,一共 63 个都站在了赞成这边。
可美国偏偏在这节骨眼上拿出了 “硬招”—— 特朗普政府直接在白宫官网上放话,谁要是敢支持这个碳税框架,美国就对谁搞经济报复。
这场博弈的核心,其实是抢全球航运业碳排放的定价权。
今年 4 月的时候,IMO 已经通过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件六的修正案草案。
![]()
这份草案里把碳税框架的实施步骤写得很清楚:从 2028 年开始,船舶要么用低碳燃料,要么就得为超标的碳排放交钱 —— 每吨要付 380 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到了 2040 年,全球航运的碳排放量,得比 2008 年减少 65%。
支持这个框架的国家都觉得,碳税是逼着航运业往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中国交通运输部那边有数据,咱们全国第一艘磷矿绿色运输示范船,已经用上了 “甲醇发电 + 电力驱动” 的技术,从造出来到报废,能少排 4200 吨二氧化碳。
![]()
欧盟这边更直接,靠《海运燃料条例》(FuelEU Maritime)和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搞双轨制,要求到 2050 年,航运业的碳排放得砍 80%。日本也有自己的计划,打算一步步提高碳税标准,到 2030 年之后,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可能要收 135 美元。
可美国跟这些主流声音完全拧着来。特朗普政府可不认这套,他们觉得碳税会把美国航运的成本抬得老高,还会砸了美国的全球竞争力。美国的国务卿们一起发了声明,说这个碳税框架 “本质就是联合国搞的全球碳税”,最后得让美国消费者掏更多钱买能源、买商品。
像沙特、阿联酋这些靠卖石油吃饭的国家,还有其他 14 个国家,总共 16 个,也跟着站到了反对这边。他们怕的是碳税会让大家少用化石燃料,断了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
眼看着 63 个国家都支持碳税,特朗普没别的招,又走了贸易战的老路。
10 月 14 号那天,白宫官网直接发了声明。说谁要是敢在碳税框架这事上站队支持,美国就对谁搞 “对等制裁”—— 具体要干的事,包括加关税、限制出口、卡金融渠道。
![]()
外界都看明白了,这就是特朗普政府的 “最后挣扎”。早在今年 4 月投票修正案的时候,美国就因为反对碳税成了孤家寡人,现在更没能力扭转局面。
特朗普之所以这么急,其实是被好几件事困住了。头一个难题,美国航运业的技术跟不上趟,绿色船舶的研发也慢半拍。
特朗普虽然把 “重振造船业” 当成自己执政的目标之一,可美国现在连批量造低碳船舶的能力都没有。真等碳税落地,美国的船队可能因为排放成本太高,被市场淘汰。
![]()
第二个麻烦,碳税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要是航运业先搞了碳税,其他行业说不定也会跟着学,到时候美国作为全球碳排放大国,经济压力只会更大。
更头疼的是美国国内的矛盾。特朗普喊着要制裁,农业州和制造业的人第一个不答应。种大豆的农民、搞汽车生产的企业,都怕自己丢了国际市场 —— 真要是跟其他国家闹僵了,别人反过来卡美国的出口,损失可就大了。
但国际社会没被特朗普的威胁吓住。欧盟委员会直接放话,要是美国真搞制裁,他们就用数字税、限制公共采购这些招儿反制回去。
中国这边更实在,交通运输部从 10 月 14 号开始,对有美国背景的船舶收特别港务费。一艘船进一次港,成本可能要多花几百万。印度虽然没明着说要怎么干,但 4 月投票的时候他们投了赞成票,立场跟中国、欧盟是一致的。
往深了说,这场关于碳税的博弈,其实是在争全球气候治理规则的主导权。
中国、欧盟这些国家支持碳税,有个重要的心思 —— 把自己在新能源技术上的优势,变成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中国现在握着全球 70% 的稀土开采量,还有 90% 的磁体制造能力,在甲醇、氨燃料这些领域的研发,也走在全球前面。
![]()
欧盟也没闲着,靠《数字市场法案》这类工具,不断巩固自己在绿色技术和贸易规则里的地位。
美国之所以反对,其实也说明,美国的全球霸权没以前那么硬气了。特朗普政府想靠单边制裁维持影响力,可国际社会的反应已经很清楚 —— 现在大家更认多边合作,这个趋势谁也挡不住。
IMO 秘书长阿森尼奥・多明格斯也说过,碳税框架要是能通过,“标志着航运业往净零排放迈了关键一步”。美国要是一直不参与,以后在制定全球航运规则的时候,很可能会被边缘化。
![]()
10 月 17 号的 IMO 会议,就是个关键的坎儿。要是碳税框架真的通过了,美国就得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接着硬刚,会砸了自己的国际信誉;要是服软,就等于承认别人制定的规则,自己以前的优势就没了。
懂行的人都觉得,特朗普喊着要制裁,更多是摆政治姿态。真要执行起来,难度太大 —— 美国不可能对欧盟、中国这些主要贸易伙伴全面加关税。真要是这么干了,全球经济都会跟着动荡,美国自己也得吃亏。
对中国来说,碳税框架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咱们得加快把绿色船舶技术变成能赚钱的产业,同时借着 “一带一路” 的机会,把低碳航运的标准推广出去。比如宜昌到宜都的绿色航运示范线,已经开始搞了,目标是做成国内第一条零碳航线。
更重要的是,中国可以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求 —— 碳税收上来的钱,得优先用来帮全球南方国家搞脱碳转型。这样一来,咱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说话会更有分量。
其实这场关于航运碳税的博弈,就是全球化时代大国较劲的一个小缩影。特朗普喊着要制裁,看着凶,可挡不住国际社会要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
中国、欧盟这些国家,正在靠技术创新和规则重塑,领着全球航运业往绿色低碳的方向走。最后这场博弈会有什么结果,不光会影响航运业以后的样子,更会决定 21 世纪全球经济秩序往哪个方向走。现在就看 10 月 17 号的会议,各国会拿出什么样的态度了。
观察者网:全球航运净零排放历史性新协议即将审议:中欧日印支持,美国威胁制裁
![]()
WTO/FTA咨询网:欧盟支持国际海事组织推进航运业净零排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