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最近,“哪些东西贵到不值得买”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刷屏,网友们晒出自己的“排雷”经历,字里行间全是消费觉醒后的情醒。从动辄上万的墓地到几块钱一个的鸡爪,不少曾经被追捧的“高价商品”,如今在理性消费面前现了原形。今天就来盘点那些让网友直呼“交智商税”的贵价物品,看看有没有你踩过的坑。
首当其冲的是“殡葬行业的天价消费”。网友@老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前阵子给家里老人选墓地,郊区一块小墓地报价8万,还不算墓碑和绿化费。后来听朋友建议,把老人的骨灰撒进了公益海葬,不仅免费还环保,比花几万买块水泥地有意义多了。”评论区里,不少人附和这种观点,有人直言“墓地本质就是块土地,溢价全是炒作出来的,把钱留给子孙比买块墓碑强”。除了墓地,殡葬用品店的花圈、寿衣等也被吐槽溢价过高,“成本几十块的花圈卖几百,纯粹是利用家属的孝心赚钱”。
![]()
卤味熟食成了第二个“重灾区”。“以前下班常买20块钱卤鸡爪当夜宵,现在随便称几个就奔着50去了!”网友@爱吃辣的小敏说,自从发现卤味涨价后,她干脆自己买生鸡爪回家做。“市场15块能买一斤,跟着短视频学做虎皮鸡爪,焯水、炸制、卤煮一套流程下来,味道比店里还香,关键没有添加剂,全家人都爱吃。”不止鸡爪,酱牛肉、卤肥肠等卤味价格都涨了不少,不少网友化身“家庭厨神”,用自制替代外购,算下来能省一半钱。
看似普通的日用品,也藏着不少“高价陷阱”。网友@极简生活家晒出自己的购物清单:“以前买牙膏只看牌子,一支进口牙膏要30多块,后来发现10块钱的国产牙膏成分差不多,清洁效果没差别。”还有玻璃杯,网友@搬砖小能手吐槽:“同样是钢化玻璃,超市里10块钱一个的喝水杯,到了精品店换个包装就卖50,问店员差别在哪,只说‘工艺不一样’,纯属忽悠人。”类似的还有纸巾、洗衣液等日用品,不少人发现,平价替代品和贵价商品的使用感几乎没有差距。
![]()
文具界的“奢侈品”也被网友拉出来吐槽。“孩子班里同学都用百乐、三菱的笔,一支要10多块,我给孩子买5块钱10支的国产笔,写出来的字也没差啊。”网友@陪读妈妈说,更离谱的是所谓的“学霸专用笔”,号称“能提升书写速度”,一支卖30多,实际和普通中性笔没区别。还有精装笔记本,印个卡通图案就卖20多,“纸还是一样的纸,换个封面就翻倍涨价,纯粹是收智商税”。
餐饮行业的“溢价套路”同样让人避之不及。网友@奶茶爱好者分享:“景区里的网红奶茶,一杯要30多,其实就是普通的珍珠奶茶,换个印着景区logo的杯子就涨价。上次在山脚地摊买了杯5块的,味道没差多少。”除了奶茶,预制菜也成了新的吐槽点,“超市里一份预制宫保鸡丁卖25,自己买鸡胸肉和花生米做,成本才8块,味道还更鲜嫩”。还有烘焙店的面包,“标价20多的网红欧包,其实就是面粉加少量果干,自己用空气炸锅做,成本不到5块”。
![]()
出行方面,“高价停车费”让不少人选择绿色出行。“以前开车上班,一天停车费要30,加上油费,一个月通勤成本快2000。现在骑电动车,充一次电5块能跑一周,还不堵车,一年能省一万多。”网友@打工人小李的话引发共鸣,不少人表示,在停车费和油价不断上涨的当下,电动车、共享单车成了更划算的选择。还有洗车服务,“4S店洗一次车要80,自己买套工具在家洗,成本才10块,洗得还更干净”。
理发行业的“高价套餐”也被诟病已久。网友@奶爸阿强说:“以前带儿子去理发店,剪一次要50,后来买了个100块的理发推子,自己在家给老公和儿子剪,半年就回本了。”还有女性的烫染项目,“理发店动辄上千的‘进口药水’烫染,其实和几百块的国产药水差别不大,很多人染完发质照样受损”。不少网友表示,现在更愿意找社区里的老理发师,30块钱剪得比网红理发店还好。
![]()
母婴用品中的“智商税”让新手爸妈踩了不少坑。“宝宝的奶瓶,普通玻璃的50块,号称‘防胀气’的进口奶瓶要300多,实际用起来没感觉差别。”网友@新手妈妈小琳说,还有婴儿辅食机,“买的时候花了800,用了两次就闲置了,后来发现用家里的搅拌机也能做辅食”。儿童水杯也是如此,“印着卡通形象的品牌水杯卖100多,普通的30块就能买到,保温效果没差”。
服装行业的“品牌溢价”也让理性消费者望而却步。“以前追大牌,一件印着logo的T恤要1000多,现在发现无印良品的基础款才200多,质量更好还百搭。”网友@穿搭达人七七说,她现在更愿意买无logo的平价服装,“只要版型好看、面料舒服,没必要为品牌买单”。还有运动鞋,“国产的李宁、安踏,几百块就能买到专业的运动鞋,性能不比上千的进口品牌差”。
![]()
最后是“家电行业的多余功能”。“买冰箱的时候,销售推荐带‘制冰、杀菌’功能的高端款,比基础款贵2000,用了一年发现制冰功能只用过三次,杀菌功能完全没必要,普通冰箱定期清理就够了。”网友@居家小能手的吐槽很有代表性,不少人表示,家电买基础款就够了,很多高价功能都是“中看不中用”。还有扫地机器人,“带导航、自动集尘的高端款要6000多,基础款2000多就能满足需求,清洁效果没差别”。
看完这些网友的“排雷”经历,不难发现,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清醒,不再盲目相信“贵有贵的道理”,而是更看重商品的性价比。其实,消费的本质是满足需求,而非为品牌溢价、营销噱头买单。就像网友说的:“花小钱办大事才是本事,把冤枉钱省下来,花在真正值得的地方,才是最聪明的消费。”
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贵到不值得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排雷”经验,一起避坑省钱!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