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个妈妈,一个工作很忙的创业妈妈。
你工作那么忙,谁照顾孩子,你忙得飞起的时候,一定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分给孩子……那你不愧疚么? 你不怕耽误了孩子一辈子最关键的学习期么?
嗯,这种问题别人来问,我们可以扔一个白眼过去,心里暗骂几句“关你屁事”……
但难免的,在自己已经被工作弄得疲惫不堪的午夜,在披星戴月赶飞机火车的间隙,在老师往家长群里发成绩单,或者别人朋友圈晒娃又获得了种种成绩的时候,我还会突然心虚,会突然心悸,会突然忍不住问自己:
为了我的工作,分给孩子的时间少了,我会不会真的对不起娃呢?
我们一边为生活打拼,一边怀揣着对孩子无法时刻陪伴的愧疚。今天想和你们分享一个年轻朋友的故事,他现在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创业者,而小时候,却是一个被父母扔在外婆家直到高中的“留守儿童”。
![]()
图源:网络
01
不太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见这位朋友,是我到品牌门店去考察,工作人员花了一个小时和我介绍完了产品,然后就一个劲挽留我,说一定要见见他们的主理人。
我对这位“小老总”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我等了一小时,他才珊珊来迟。

抬头一看他“年轻气盛”的脸,我脑海里自动跳出一句:哦,是个富二代嘛……(后来他跟我解释了迟到的原因,但当时真的就有这种对二代的刻板印象)。
之后的接触中,他的言行,有意无意印证了我对富二代的刻板印象,我问他,创业一年多了,有什么难忘的成就?
他眼神笃定,带着满脸的阳光灿烂告诉我:
“过去这一年,每一刻都是我的高光时刻。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特别享受自己所做的。”
这冲天的底气,让我暗自嘟囔:哇,果然是个没被生活欺负过的“富二代”。
我哪里能想到,这位富二代,曾经是“留守儿童”,独自在外婆家住到高中,身边的邻居和小朋友总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
图源:影视剧截图
作为妈妈,也是育儿博主的我,一下子就心头一颤:留守儿童是怎么成长为如今这自信、舒展的模样的呢?
02
她说
故事要从他的父母开始说起。
他的母亲18岁便因爱情追随丈夫创业。他们夫妻俩当年从老家来到义乌,在档口支起一个摊位创业打拼。
![]()
图源:影视剧截图
后来,那个摊位变成了南通的一个门面,又从门面变成了公司,再后来就有了两个工厂。
夫妻二人创办的“明超”和“明源”在业内无人不晓,产品被海外高端用户追着买。
如今,这位妈妈成了徐总,是业内备受尊敬的女企业家。
![]()
图源:影视剧截图
等我有机会见到了徐总时,忍不住问,当年初为人母的她,真就舍得把儿子一个人留在老家么?
徐总和我说,“人生很多时候是没得选的。那时候,老公想出去拼一把,作为妻子的我肯定要支持,那去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带着孩子肯定更吃苦啊。”
我轻轻追问了一句,“那时候应该挺难的吧,会觉得对孩子有亏欠吗?”
她点点头说,“是难啊,真的难。创业没着落,孩子也不在身边,两头都看不到希望。”
![]()
图源:影视剧截图
她说,“我当时就问自己,这是我选的路吗?是的。我认吗?我认。既然选了,就不再去想“如果……就好了”,我只想“已经这样了,我还能做什么?“
从那个时候的情况看,把儿子放在老家,一定要比带在身边好,我就咬牙做了这个决定,但我这个人吧,属于选了就坚持,坚持到底。
所以那时候,就一心投在事业上,有时候也会想念儿子,我就会告诉自己,一定要把事业做好,才能更快地与儿子团聚。
说完,徐总自己笑了一下说,是不是这也算是自己给自己灌鸡汤,反正那时候就靠给自己打气,坚持了下来。”
![]()
图源:影视剧截图
02
别人可以笑,但我自己知道
从这位“小老总”还是5岁孩子的时候开始,父母和他的联系大部分时间都是靠电话。但他们家有个传统,只要是过节,一定是歇业,全家团圆。
但很特别的是,每次相聚,他们家谈的都是“大事”。
他们不怎么关心儿子“考多少分、是不是听话”,而关心的是,“有没有发现一个好问题,有没有为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深入研究”。
而他爸妈每次见到他,也都是和他分享,他们又攻克了什么技术难题,又拿下了哪个重要客户。工作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他和我说,小的时候不觉得,直到高中大学的时候和同龄人分享,才发现,自己的父母很特别,或者说“很酷”。
![]()
图源:影视剧截图
这个细节很有意思,我又忍不住去问徐总,“那时候孩子还那么小,能听懂你们讲的那些吗?”
徐总和我说,不能随时把孩子带在身边,那就要告诉他,爸妈在干嘛,为什么无法在他身边啊。
而且其实和儿子分享这些的过程中,也是互相给力量的。我们会发现,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小孩,也是个独立的人,他其实听得懂,也听得进去。
我的“小老总”朋友补充说,“最最开始爸妈不在身边,周围人说‘父母不要我了’,我也会很难过,经常崩溃大哭,然后给爸妈打电话。
但慢慢地,随着我越来越知道父母在外面干嘛,别人的话语就再也伤害不了我了。这种‘知道’,让我心里特别踏实。”
![]()
图源:影视剧截图
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听他爸爸和妈妈在讨论要不要发展某个地方经销商。那时候的他,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个观点的形成,竟然可以从正面反面那么多角度来思考。
他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后来他发觉自己和同龄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了不同。评判一件事,他会琢磨:
还有没有其他角度,真的是这样吗?(直到上大学后,他才知道,这个能力叫“思辨力”)。
徐总还和我分享了一个细节:儿子考上国外大学后,父亲随口说了一句:“世界家纺看中国,可惜爸妈英语不好,未来要靠你搭桥,让咱们这么好的家纺走向世界。”
![]()
一直对世界好奇,在琢磨世界的小伙子就追着问,“那要想帮家里的家纺走向全球,我该学些什么?”
从此,大学里的每一个暑假,他都会主动回国,在家里的工厂核心岗位轮岗实习,跟着老师傅虚心请教,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我问他,那时候就想过要继承家业了吗?他摇摇头,并没有。但就是从小听爸妈讨论争论,我就天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觉得很多事情,都能去研究,都很有意思。
那时候只是兴趣使然,接触了家里的外贸部门,觉得核价很有意思。而需要做好核价工作,就需要了解面料,于是他就去工厂各个核心岗位实习。
“那时候,还会有人说你是‘留守儿童’吗?”我又问道。
他说,其实还有的,但他一点不在乎了。这个世界那么大,他爸爸妈妈在做很重要的事情,他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哪还有精力去在乎那些闲言碎语呢?
![]()
图源:影视剧截图
03
父母认真生活
孩子看到更大世界
听到这里,我似乎自己找到了一个“留守儿童”自信的答案,但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每个职场父母养育孩子的底层关键。
比起说教千万句,孩子真的会看父母“怎么做”。父母身上昂扬的斗志、认真工作的热情,不断成长的努力,这些孩子感受得到,自然就会知道。
一直都在说,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的。但经常,我们会误以为,那就是给孩子花钱,花时间陪伴。
但其实,我们忘记了,站在父母肩膀上的孩子,第一时间感受到的,其实是父母自己“扎根”的力量。
![]()
图源:自己的
我们有没有昂扬的斗志,我们是不是自发想不断成长,我们有没有认真生活工作的热情?
比起拼命对孩子说,“快,看外面,看爸妈花钱花时间让你看的那个世界”,上面这些东西孩子更能直观感受到,也更有感染力。
那天,我突然很轻松也很开心,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最好的教育,永远都是让孩子看到,有人爱、有事干、有梦想的生活值得去追求。
04
中国制造,是最大的自信
也许有些朋友已经猜到了,文章里说的年轻朋友,就是我们合作过的CASUCA的小胡总,第一次见面,我并不是很喜欢他,但他们产品品质说服了我。
合作下来以后,我不仅给自己家里换上了更舒服的床上用品,更对“纺织”这项诞生于中国的古老技术,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恰逢CASUCA新店开业,邀请我一道剪彩,新店开在了上海尚嘉中心一楼,LV品牌的对面。
![]()
那天来了很多人,有人告诉我,家纺行业的“半壁江山”都到齐了。
小胡总妈妈徐总眼眶亮亮地和我说,18岁和老公一起摆摊做家纺,我们当时就有个梦,希望让中国家纺和”高品质、先进制造”联系一起。
她回头看看在新店门口忙碌的小胡总和我继续说,我和他爸爸用三十年的努力理解了品质和制造,现在这份使命接力棒要交给他了。
![]()
图源:自己的
小胡总和我说,我就想让更多中国家庭,不用花太多的预算就能用上真正好的、不输给国际大牌的家纺产品。
一年多以前,我听了这些话,也许会觉得,“嗯,场面上难免唱高调呢……”
可一年多下来,我真真切切看到,感受到,学习到了,中国纺织人的志向。曾经在海外轮岗十年的我,一点点在了解和确信:国外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如今我见小胡总的每一次,他都会继续和我说起他的梦想,工厂的技术革新,设计师又尝试的新思路……
![]()
![]()
![]()
我开始喜欢这个“富二代”,我开始随着他的自信共鸣,当他满脸骄傲地说:“最好的五星级酒店的睡眠体验,在我们直播间花一点钱就能带回家”时,我竟然看着这个“傻孩子”明亮的眼睛,和他一起骄傲了起来……
下周四,我和小胡总会在直播间,等你们来。
正在团
搜索历史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