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懂啊!当“投胎的风”从南刮到北,婚恋市场的天塌了。
无论是江浙沪独生女还是东北独生女,她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既有独当一面的实力,又有父母的托举。
既不催婚,也不催生。可谓,幸福力爆表。

而作为全国单身人数首屈一指的城市,北京未婚女性以223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北京独生女脱单难”也一度成为被热议的话题。
一直以来,“北京大妞”就拥有得天独厚的背景优势,面对婚姻她们有着清醒的认知。
![]()
一位北京独生女就曾表示,另一半不需要养我,但必须有养我的能力。
有啥说啥,直率爽利绝不矫情。
与其说,北京独生女在婚恋方面遭遇尴尬局面,倒不如说这是她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
越来越多的北京独生女,在婚姻之外过得风生水起。
在她们看来,婚姻不再是人生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济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她们不再对家庭和婚姻有太多依赖。
李思琦(化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土著”。多年前,家里因拆迁补偿了三套房,如今两套都落在了她的名下,仅靠收租就已经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
在他人看来,李思琦再迟都有底气找个合适的对象。
但是从22岁到30岁,冲着户口和房子来的人不在少数。
约会时聊着聊着,对方总不忘进行一番“资产调查”,“房子有几套”“房子在几环”或者直接要求李思琦可以投资个夫妻店共同经营。
对方一次次的旁敲侧击,让她彻底对恋爱和婚姻失去了兴趣。
![]()
李思琦根本不需要依靠婚姻来获得更多物质价值,更不用在婚恋问题上反复消耗自己。
经历了几段恋情后,她对此始终保持观望态度,而父母也给了她最大的包容和理解。
平时各地旅游,日常练练瑜伽、健健身,生活就已经丰富多彩。
婚姻之外的自由度,反而成为她最为享受的方式。
而对于同为北京独生女的张欣(化名)来说,精神独立永远高于经济独立。
张欣属于京二代高知家庭,父母当年从外地考入北京,又在这里扎根。
在海淀长大的她,985本硕毕业后顺利进入金融圈打拼。
忙碌之余也无暇顾及个人问题,仅有的一段恋情,因为她的一次爽利的付款,成为彼此分手的导火索。
![]()
男友固执地认为自己“面子”扫地,张欣面对他的咆哮,果断回归了单身生活。
而父母也对张欣寻找另一半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毕竟以她自己的实力,一个人的生活也同样能过得风生水起。
张欣也对婚姻问题看得很平淡。
在她们眼里,婚姻和家庭绝并不是人生大事,这些“插曲”不过是生活的点缀而已。
据统计,北京目前有80万以上30岁的大龄未婚女性,而其中北京独生女则是特立独行的群体。
![]()
在单身市场日益庞大的今天,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在适婚的年纪仍未考虑进入婚姻。
![]()
在她们看来,与其困守在一段消耗彼此的婚姻里,不如享受一个人的自在清欢。
找到对的人之前,先成为对的自己。
有数据显示,但凡适龄女性受过高等教育,在月收入平均为5000 元-10000 元的人里,有一半仍未结婚。
![]()
她们在经济上已足够独立。
人生路上拼的不是另一半,而是自己,因为自己给的底气永远最真实。
而同龄男性对于高知女性在择偶的心态上仍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都不太想和比自己能力强的女性谈恋爱或是组建家庭。
一些男生仍然希望进入婚姻后,他的妻子可以相夫教子,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他们之中愿意参与家务琐事的仅占30%,而女生要求自己未来的另一半能共同参与家务劳动的占67%。
反观北京独生女除了父母所提供的支持外,稳定的工作使她们无需依附婚姻来实现经济上的安稳,对于婚恋则更看重精神契合与情绪价值的丰盈。
![]()
她们在大都市这个更为开放的氛围中成长,在认知和个人价值取向上都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曾经,在父辈中并不少见的“搭伙过日子”,对她们来说根本没有丝毫的吸引力。
所谓的“北京独生女难脱单”,其实是她们不愿意随随便便进入到一段降低个人精神需求与生活质量的关系里。
正如一位北京独生女所说:“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根本无法在精神上互相取暖,反而彼此会传递寒意。但如果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无需从男性那里获得,那么单身也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因为不想将就,所以才在应该结婚的年龄仍然选择独身。
目前在青年女性中,有80%的人认可婚姻是个人选择,结与不结都可以独立地生活。
如今,社会的发展使得女性在物质独立的基础上,有了追求精神需求的底气。
有能力的人当然更有机会获得美好的未来,不婚不育依旧能拥有想要的生活。
她们用清晰的认知来看待婚恋,当婚姻成为“不确定”的选项,女性自然会选择不受婚姻羁绊更自由地去感受这个世界。
![]()
北京独生女在婚恋问题上的态度,仅仅是当下的一个缩影。
![]()
应该如何重新理解“幸福”,是所有女性共同面对的问题。
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曾接受一位网友“怎样才能找到优秀配偶”的提问。
查理芒格表示,最好的方式就是拥有她并不具备的优势,优秀的人当然不缺实力,她自会与你共度爱河。
“门当户对”“势均力敌”,似乎在都市女性中更受推崇。
在婚姻之外,首先要能够自在地做自己。
就连脱口秀节目中也有不少大龄未婚女性,将婚恋问题以“秀”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引发讨论。
45岁的王小利站在“秀”台上说,45岁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因为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成为榜样。
![]()
而另一位脱口秀演员小帕则调侃道:“我至今未婚,在我们家,我爸已经把该结的都结完了,他大概有六七段婚姻。”
调侃归调侃,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尊重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将婚姻作为人生的必需品。
不得不说,教育提升了女性对于自身感受的关注。
据相关数据,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女性对于婚姻家庭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晚婚或不婚其实是对当下情感更深层次的思考。
而男性在受教育程度和平均初婚年龄方面,并没有呈正比例发展。
哪怕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也仍然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退居幕后,照顾家庭,养育孩子。
而社会的发展使得女性有了更强的自我认知。特别是身处一线城市的女性。更期待的是精神富足彼此尊重的家庭架构,而不是单方面的牺牲。
![]()
很多时候,幸福的婚姻应该是两个人的共同托举。但现实又往往让不少女性,望而却步。
当经济实力和独当一面的能力,让女性拥有了更多底气,婚姻就已不再是人生的全部。
正如一位美国记者在做了大量采访后表示,如今的女性很享受自己拥有的自由,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最期待的是什么,更知道自己开心是最幸福的事。
人生的丰盈,不仅仅局限于“成家立业”,它也可以是一场对自我价值清醒的认知与探索。
当越来越多的女性敢于凭借自身的力量构建丰富的人生时,我们关于“家”与“幸福”的想象,也许会变得更加多元与美好。
参考资料:
1、三联生活实验室:《全国最难脱单人设:北京独生女》
2、中国妇女报:《女性30+:婚姻是选择,不是被选择》
3、中国青年报:《为什么女性都不愿结婚了?》
4、Roseann Lake:《单身时代》
作者:红菱
编辑: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