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天地间忽然挥洒的一笔秋凉,绘出了晚秋独有的清冷与宁静。
![]()
清 张若霭 墨妙珠林(卯)册图 霜降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霜降前后,豺狼将捕获的猎物陈列后再食用,古人便想象豺是在先行祭天,以感恩上苍馈赠其丰盛的食物。
![]()
南宋 牧溪 虎图
图绘猛虎立于坡间,神情睥睨天下,上翻的白眼,撅起的嘴唇,充满禅意。
![]()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图绘一只黑背黄肚成年狗,体型细长,但很健壮,可见根根肋骨;狗毛细致勾画,背上黑毛丝丝清晰,尾巴毛长且自然;狗面部生动有神,两眼盯着下方,鼻子似在闻着附近的气味,脖子上箍着圈。此图描绘的是宫廷御用猎犬,步伐矫健而闲雅。画风追求工整写实、细腻华丽而又形神兼备的宫廷审美趣味,是宋代院画的典型作品。
/二候·草木黄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色黄而摇落也。”民间有“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霜杀百草”之说,霜降时节,一派百草尽枯、秋叶翩飞的景象。
![]()
宋 赵佶 池塘秋晚图
![]()
![]()
宋 赵佶 池塘秋晚图(局部)
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布局古雅,背景空白,为唐代及其以前常见的构图方式。本幅为粉笺本,印有卷草纹图案,是宋代宫廷的特制纸,纸面经过上粉的处理,影响到笔墨的趣味,呈现斑剥古拙趣味。
![]()
南宋 佚名 枯树鸜鹆图
![]()
南宋 佚名 枯树鸜鹆图(局部)
图绘秋日里一只鸜鹆栖于桐树之上,利爪紧握枝干,扭颈侧目似在谛听。鸜鹆目光锐利,体态丰满,尾翼整洁,羽毛黑亮,而树叶则满布虫蚀,拘挛蜷曲,颜色枯黄。构图奇崛突兀,迥异常品。鸟为纯黑一色,故全身皆用墨染,然不同部位之毛羽的质感、层次均表现无遗,何止“墨分五色”而已!古人墨法之妙于此见之。蚀朽的树叶在画家高超的技法下“化腐朽为神奇”,勾描晕染,层次丰富。中国工笔画常写病叶,原因在此。而此图之叶堪称极致。
/三候·蜇虫咸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淮南子》作俛。咸,皆也。俯,蛰伏也,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蛰伏越冬的昆虫已闭穴锁户,进入冬眠状态。
![]()
明 林良 荷塘聚禽图
![]()
![]()
明 林良 荷塘聚禽图(局部)
绘荷塘一隅,草木向荣,鸳鸯嬉戏,鸟儿啄鱼,生机勃勃。水面上水波荡漾,水藻丛生。绿荷娉婷有致,芙蕖次第开放、结莲,呈现夏日晨曦,清幽阗静的境界。
![]()
元 任仁发 秋水凫鹥图
![]()
![]()
元 任仁发 秋水凫鹥图(局部)
此图描绘了双鸭湖边戏水的场景。画面中,右上方数只鸟栖息于斜出的海棠枝头,左下方一鸭于湖畔梳羽,一鸭于湖中嬉戏,湖畔竹菊生长,画面整体充满生机。此画是任仁发少见的花鸟画作品,用笔精细、设色妍丽,具有南宋院体之风。
霜降·习俗
/吃柿子/
霜降有吃柿子的习俗,有谚云:“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霜降吃了柿,寒冬不流涕”。霜降时节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
![]()
南宋 牧溪 六柿图
《六柿图》是一幅非常简单的画作,画面中仅仅描绘了六枚柿子,横向排列、略略错落。作者以墨色区分它们的色泽,使对象的层次分离,这墨色的变化十分细腻,也就从而形成了丰富的色阶与细微的对比,使六枚仿佛存在于虚空之中的柿子焕发生机。
![]()
清 居廉 花果图
![]()
清 居廉 花果图(局部)
本幅绘瓶花、水仙、红柿、苹果、柑橘等,显现居廉一贯构图理念。
/ 饮酒赏菊/
霜降时节,正值秋菊盛开,故有“霜打菊花开”之说。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中有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菊花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喜爱。
![]()
宋 佚名 丛菊图
![]()
宋 佚名 丛菊图(局部)
图绘秋菊一丛,红白相间,繁枝茂叶,生机勃发,不见肃杀秋意。花瓣用中锋细笔勾描,再以朱红或白粉晕染;花蕊用细笔点出;茂密的叶片或用赭石、或略入汁绿、或稍加藤黄染出,以示老嫩不同的色彩。花之欲开、盛开、将残,叶之翻卷及明暗向背,刻画得恰到好处。画风工致细腻,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密而不窒,设色艳而不俗,为南宋写生画佳作。
![]()
元 江济川(传) 草虫图
![]()
元 江济川(传) 草虫图(局部)
画中菊花上停栖着翅膀合起的蝴蝶以及蟋蟀,上方有蝙蝠飞舞着。蝴蝶入眠而蟋蟀鸣叫,正是傍晚野外的情景。仔细看,蝙蝠的周围还有群蚊乱飞,而蝙蝠正觊觎着。季节感与情景瞬间,装饰性的构图与写实的描写,种种对比性表现拿捏得当,乃是草虫图的杰作。
/登高远眺/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清新,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可使心、肺的功能得到提升,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还可舒缓心情。
![]()
五代 巨然 秋山问道图
![]()
![]()
五代 巨然 秋山问道图
图绘深山茅屋,一径通幽,中有道人修行。皴做长披麻,山上矾头满布,全是僧巨然的典型画法。
![]()
元 盛懋 秋山行旅图
![]()
元 盛懋 秋山行旅图(局部)
在本幅画中,盛懋以董巨风格浑圆而低缓的土坡表现江南的景致。沿着分隔山体块面的轮廓线,一层层描绘、堆叠,以表现江南山体之松秀的质感, 在画面中,盛懋以小径分隔山体的块面,并且配合点景人物的动向,引导观者视线逡巡画面的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