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十四五”期间我国废旧手机闲置总量预计达60亿部”的话题引发热议。
这个相当于平均每个中国人积累4部多废旧手机的数字,不仅折射出电子消费时代的飞速更迭,更将一个严峻课题摆在面前:这些被遗忘在抽屉角落的电子废弃物,究竟该去向何方?
![]()
废旧手机常被环保专家称为“城市矿产”。
据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数据,一部手机中金的含量约0.015%,银的含量约0.3%,铜的含量约20%-25%。若按60亿部手机、每部重20克计算,理论上可回收黄金近200吨——相当于我国黄金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
此外,还能回收大量银、钯、铜等稀缺金属。
然而,这份“宝藏”若处置不当,便会成为“环境炸弹”。手机电池中的铅、汞、镉等重金属,一旦通过非正规渠道拆解,酸洗、焚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毒物质将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
一块手机电池的污染强度是普通干电池的100倍,可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
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率长期徘徊在1%-2%之间,远低于欧美国家。为何会出现这种“围城”现象?
首先是数据安全焦虑。多位网友直言:“手机里有太多隐私,哪怕恢复出厂设置也不放心。”这种普遍存在的安全焦虑,成为回收的第一道屏障。
![]()
其次是回收价格失衡。一部旧手机在二手市场可能卖几百元,但在正规回收渠道往往只能折价几十元,甚至需要付费回收。价格倒挂使得大量手机流向非正规渠道,或长期闲置。
此外,正规回收体系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目前社区回收点覆盖不足,专业处理企业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某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透露:“我们年处理能力达千万台,实际回收量却不足十分之一。”
![]()
一些地方试点“互联网+回收”模式,推出上门回收、以旧换新等服务。某品牌手机厂商开展的回收计划,通过加密擦除、物理销毁芯片等方式消除用户隐私顾虑。
国内科研团队正研发精准分离技术,可使金属回收率提升至98%以上,极大提高了回收经济性。
![]()
更重要的是培养公众意识。环保组织“废弃联盟”负责人指出:“要让公众明白,妥善回收废旧手机既是环保责任,也是资源贡献。”
对此,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