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
据介绍,目前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的审批金额已经超过了7万亿元,有力保障了商品房项目建设交付。
已超7万亿元!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介绍,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城市为单元,实施项目“白名单”制度,目前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金额已经超过7万亿元,有力保障了商品住房项目建设交付。
董建国还提到,在商品房销售方面,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做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在房地产开发方面,董建国表示,项目公司依法行使独立法人权利,企业总部履行投资人责任,项目交付前,严禁投资人违规抽挪项目公司销售、融资等资金,严禁抽逃出资或提前分红。
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优化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坚持防范风险、强化监管和创新发展模式相协调,坚持顶层设计和因城施策相统筹,坚持合理控制增量、优化调整存量、着力提高质量,这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促进项目顺利推进
7万亿元,并非是一个数字,背后更是关乎千万家庭能否顺利收房。
2024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指导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协调机制。
2024年10月,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举行全国保交房工作推进视频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确保合规房地产项目“应进尽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作为今年房地产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多地积极推动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
从建立机制到金额已超7万亿元,时间仅过去一年多,可见此项政策的重视程度。尽管纳入“白名单”不意味着绝对安全,但它极大地提升了项目顺利推进的确定性。历史数据表明,已获银行授信的白名单项目,其复工率显著高于未入选项目。因此,对于购房者而言,选择白名单项目,无疑是增加了一层重要的保障。
深化政策
“保交楼”是2022年以来房地产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在推进初期曾陷入两难:银行因担忧房企信用风险而惜贷,购房者则因项目停工而停贷,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而白名单机制的出现,成为破局的关键,有效打破僵局。
广东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未来应强化“白名单”项目贷后的合作监管,确保双方监管目标实现,建议住建部门要监管项目报建以后是否按进度进行,实控人、股东出资是否到位,金融部门按形象进度拨付贷款,共同确保项目进度。
另外,住建部已明确表示,正有序推进现房销售试点,实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