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的中东,因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一次访问再度成为全球焦点。
他在以色列议会的演讲中,用 “亚伯拉罕” 三个字点燃全场,不仅重提 2020 年签署的《亚伯拉罕协议》,更试图推动更多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
这看似简单的名字背后,藏着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根源,其信众覆盖全球 35 亿人,几乎占世界人口半数。而回顾过去一年,围绕这份协议和“亚伯拉罕”这一符号。
中东的外交格局经历了新的演变与考验。 从“三字爆点”到协议新动向,中东外交在挑战中前行 特朗普此次中东之行,每到一处都绕不开《亚伯拉罕协议》。
在以色列议会,当他用希伯来语念出 “Avraham Accords”(《亚伯拉罕协议》希伯来语表述)时,现场掌声雷动。
这份 2020 年由他推动签署的协议,最初让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四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中东地区长期的外交僵局。
协议的拓展在近年来面临重大挑战。
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冲突升级以来,《亚伯拉罕协议》的正常化进程受到严重冲击。尽管外交框架得以维持。
![]()
但据《外交政策》等媒体报道,沙特阿拉伯在此后明确表示,在巴勒斯坦问题未取得进展的前提下,暂停了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谈判。
这一变化为特朗普所宣扬的协议扩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协议的参与国也在调整其姿态。
例如,巴林在冲突爆发后召回了其驻以色列大使,并暂停了经济关系,显示了即便在协议框架内,关系也受地区局势的深刻影响。
为应对危机并维持对话渠道,支持协议的国家也采取了行动。2024年3月,美国、欧盟、埃及、卡塔尔、阿联酋等多方在巴黎举行会议,讨论加沙停火与人质释放问题。
这类国际协调努力,旨在为包括《亚伯拉罕协议》在内的地区外交进程创造喘息空间。
符号背后的张力:合作与分歧并存的中东现状 尽管《亚伯拉罕协议》推动了部分国家的合作,但中东地区的宗教与政治分歧并未消失。
2023年10月爆发的加沙战争,成为了这种张力最极致的体现。冲突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并使得《亚伯拉罕协议》所代表的“和平愿景”与严峻的地面现实形成尖锐对比。
另一边,宗教对话的努力在动荡中继续。2024年5月,阿联酋的“亚伯拉罕之家”与梵蒂冈的宗座宗教对话委员会在阿布扎比共同主办了一场国际和平会议,主题为“在冲突世界中促进和平共存”。
来自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神职人员和学者齐聚一堂,讨论如何通过亚伯拉罕的精神促进和平。
据阿联酋官方通讯社(WAM)报道,会议强调了在不同信仰间搭建桥梁的紧迫性。
美国《纽约时报》在近期的报道中提到,特朗普此次中东之行的 “亚伯拉罕叙事”,与其 2015 年竞选时 “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国” 的言论形成鲜明对比。
而现实中,根据美联社2024年10月的报道,美国高校校园内围绕巴以冲突的抗议活动持续不断,显示了美国社会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深刻裂痕。
![]()
正如《亚伯拉罕:通往三大信仰核心的旅程》作者布鲁斯・费勒所说:“亚伯拉罕的故事里,始终存在迎纳与排斥的张力。
我们渴望独占这份遗产,却不得不面对唯有共生才能共存的现实。” 总结 “亚伯拉罕” 这三个字,既是中东外交的突破口,也是地区分歧的折射镜。
从加沙战争对协议造成的冲击,到国际社会为停火付出的努力,再到动荡中依然持续的跨宗教对话, 中东地区正在合作与分歧中寻找平衡。
无论未来如何,这份跨越四千年的信仰遗产,都将继续影响着 35 亿人的生活,也考验着人类用对话代替对抗的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