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至乐科技所获部分资质证书。单位供图
未名湖畔,秋意正浓。近日,湖南带着476家用人单位、近1.5万个岗位,走进北京大学,开启“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的专场招聘会。这场奔赴北京的揽才行动,被很多人视作是在寄送一封封以“乡情为墨、机遇为笺”的家书。
而在这封“家书”抵达之前,早已有一位北大学子,用一场从北京到长沙的创业实践,在湘江之畔写下了他的“回信”。
“北漂”归来:为何选择长沙?
在湖南湘江新区中电软件园的办公室里,至乐科技董事长兼CEO蒋宇刚结束一场产品演示,额头上还带着细汗。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一说起创业,我就有点激动,有点收不住。”
“回来创业,这个选择还‘蛮香’。”这位来自湖南衡阳的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用一句地道的长沙话打开了话匣子,蒋宇坦言,选择把企业的研发中心从北京搬到长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我本来就是湖南衡阳人,本科是在湖南师范大学上的,对湖南的感情很深。另一个是,湖南的高等教育资源很优秀,而且整体的人力成本比一线城市低得多,更适合年轻人创业。”
2012年,蒋宇从北大毕业后创办北京康摩科技有限公司,从软件外包起步。2017年,他成立北京至乐科技有限公司。
一年后,他响应湖南“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决定返乡创业,将研发中心落地长沙。
从筹备到落地,整个过程快得出乎他的意料:“前前后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湖南湘江新区的办事效率很高,我们从迁移到在中电软件园正式办公,一个月内全部搞定。”
被问及企业落地后的政策支持,蒋宇回答得干脆利落:“实实在在拿到了好处。”他介绍,企业不仅获得“柳枝行动”20 万元现金扶持,21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还能享受一半房租补贴。“新区对软件开发企业的服务很及时,政策配套也扎实,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真的帮你解决问题。”
蒋宇把湖南湘江新区的中电软件园比作长沙的“中关村”:“这里聚集了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业,产业生态成熟,这种氛围特别好。”
归湘:比想象中顺利很多
至乐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软件研发、大数据处理及区块链技术研究的科技型企业。业务覆盖智能工厂的物流执行系统、智慧视频软件的数据采集系统、成本与薪酬管理系统、智慧校园的教师管理系统等多个领域。
“在产品效率和迭代开发上,我们的技术在业内有很大优势。”蒋宇举例,与中国人寿财险合作时,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结合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优化保费精算流程,“以前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现在效率和精准度都大幅提升,这种改变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目前,至乐科技服务的客户包括腾讯、北京大学、广州地铁等,但落地到湖南长沙,是因为他们尤其看重“制造业和IT的发展土壤”。
“长沙的制造业基础很好,我们想在工业软件这个领域发力,比如MES系统、LES物流系统,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蒋宇介绍,至乐科技目前已在长沙突破千万元营收,员工二十余人,明年预计扩展到40至50人。
谈到未来,蒋宇的目光并不局限于国内。
“我们正在加紧布局海外项目,尤其是东南亚、非洲、南美洲。湖南本身有中非经贸论坛这样的平台,我们也接触了安哥拉、赞比亚这些国家,看能不能把国内的先进软件引过去实施。今后,我们将聚焦‘AI+To C’领域,然后寻找机会筹备融资上市。”蒋宇信心满满。
2024年12月,湖南省曾与北京大学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北学南传、湘才北上”的双向奔赴。
而对蒋宇来说,这场合作早已在他身上发生:“从北大到湖南,从读书到创业,我走了一个圈。但这个圈,是开放的、是循环的。”
谈及想对北大学弟学妹说的话,蒋宇语气诚恳:“长沙不只是‘房价低、教育好、医疗方便’,更是一个能让你沉下心来做事的地方。我们团队里不仅有很多湖南籍的员工,也有不少从北京、深圳回来的技术骨干。包括我现在很重要的合伙人和运营总监,都是北京大学的校友。”
“在这里,能找到‘搞得了硬科技,也过得好小日子’的平衡感。”蒋宇笑着说,“如果你们想创业,想找个‘实在’的地方扎根,欢迎来长沙看看。”(朱莉 高远瞩)
![]()
教师管理系统界面展示。单位供图
![]()
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风貌。单位供图
![]()
至乐科技办公区工作场景。单位供图
![]()
至乐科技员工协同办公。单位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