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盖尼·奥涅金》被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称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叶甫盖尼·奥涅金》不仅是普希金个人创作史中的重要一环,它同时也是整个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在19世纪中后期崛起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其源头可以在这部作品中被发现。普希金在这部作品中对俄国都市上流社会生活和乡村场景的现实主义描写,对奥涅金和连斯基等时代典型人物的准确刻画,以及对当时现实所持的批判态度等,使得这部诗体的、抒情味的“小说”成了一部地道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作为一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功,奥涅金和塔吉雅娜这一对男女主人公更是被塑造得有声有色,令人难忘。奥涅金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却找不到可以一展作为的地方,因此他终日游荡,无所事事,成为一个“多余人”。他因现实的无聊而无聊,然而又无力改变现实和自己的命运,因而显得“多余”。他的遭遇实际是他那一时代俄国贵族青年之命运的缩影,在奥涅金这一形象的身上,因此似乎含有普希金的同情。表面上看,奥涅金似乎是一个游手好闲、游戏爱情的花花公子,但在将他与所谓的“进步”青年连斯基作比较时,作者却流露出了自己的偏爱。连斯基从德国留学归来,生活认真,忠于爱情,但作者认为这样的青年实际上是思想的懒惰者,现实中的一切似乎都不会对他个人的情感和生活产生任何影响,这是一个时代的庸人;而奥涅金之所以“多余”,恰恰在于他因失望现实而彷徨,而绝望,他的行为可被理解为一种抗议,而他的个性的发展,极有可能成为代表当时社会进步力量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族阶层的十二月党人也大多有过奥涅金式的绝望和求索。只不过普希金来不及,也不可能在小说中完成奥涅金性格的充分发展。
在奥涅金之后,俄国文学中又相继出现了许多“多余人”,比如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中的主人公毕巧林、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中的同名主人公、冈察罗夫的小说《奥勃洛莫夫》中的同名主人公等等,而奥涅金则是俄国文学中这一独特的人物画廊中的第一人。塔吉雅娜也是这部作品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如果说普希金对奥涅金是既有同情又有批判的,那么他对塔吉雅娜则始终满怀赞赏和爱。塔吉雅娜的优美,她的理想,她的道德感,她与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亲近,都是俄罗斯女性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有评论家甚至这样调侃道,普希金之所以让塔吉雅娜最终拒绝了奥涅金,就是为了把塔吉雅娜留给普希金自己,他舍不得让这样一位完美无缺的女性嫁与他人。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后,塔吉雅娜的形象也和奥涅金的形象一样,在俄国文学史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人小说中的许多女性形象,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塔吉雅娜的韵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