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北京批斗会上,年近七旬的彭德怀被打得多处骨折,亲自对他动手的主导者韩爱晶却毫无惧色。
![]()
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个“造反派头头”竟成国企总经理,还让企业起死回生。
故事得从韩爱晶的早年说起。1945年9月,他出生在江苏涟水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革命烈士,按说这样的出身本应让他更懂革命先辈的不易。
可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后,他的心思渐渐不在学业上——当然,客观说他在专业上确实有点天赋,不然也考不上这所名牌大学,只是这份天赋后来没用到正途上。
![]()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特殊时期席卷全国,校园里也掀起了“大字报热潮”。韩爱晶嗅觉敏锐,很快成了北航的活跃分子。
他不像其他学生只是写写画画,而是直接领着同学搞起了“实权”——在学校里私自设了18处非法关押点,美其名曰“审查站”,实际上就是私设公堂。
据后来披露的资料显示,在他主导的这些非法拘禁中,先后有20多人非正常死亡,陈毅、徐向前、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没能逃过他的诬陷,被他扣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
他真正“出名”,还是因为对彭德怀的迫害。这事得从庐山会议说起,1959年那次会议后,彭德怀就远离了政治中心,本想安安稳稳度过晚年。
![]()
可到了1967年之后,有人不想让他清净。韩爱晶的上线戚本禹授意他去成都抓彭德怀,结果他派去的5人小组动作慢了,被王大宾一伙人抢了先。
好不容易把彭德怀押回北京,韩爱晶没想着好好“审查”,满脑子都是怎么挖出“黑料”。
他逼问彭德怀的问题,现在听来都觉得荒唐:“你抗战时干了什么坏事?”“为什么要打百团大战?”
要知道,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彭德怀作为指挥官,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在韩爱晶嘴里,竟成了“罪状”。
![]()
彭德怀是出了名的硬骨头,怎么可能顺着他的话说?见逼问不出“想要的答案”,韩爱晶索性动了手。
1967年7月18日的批斗会上,他带头对彭德怀拳打脚踢,还煽动其他人一起动手。彼时的彭德怀已经69岁,哪经得住这样的殴打?
批斗结束后被送到267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肋骨断裂、肺部受伤,身上到处是淤青。可韩爱晶半点不手软,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又把彭德怀拉到另一场批斗会上,继续折磨这位老人。
不过,韩爱晶的“风光”并没持续多久。随着局势变化,他因为搞派性斗争,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专门批评了韩爱晶、蒯大富、王大宾这些“造反派头头”,说他们“搞武斗,破坏生产”。
这一批评,让韩爱晶的地位一落千丈,之前围着他转的人,慢慢都散了。
![]()
更致命的是,1967年“七二零事件”后,他的上线戚本禹被审查,作为下属的韩爱晶自然也跑不了。
很快,他被隔离审查,曾经呼风唤雨的“北航领袖”,一夜之间成了待审查对象,政治生命彻底终结。
1979年,也就是特殊时期结束后第三年,韩爱晶被正式批捕。经过几年调查审理,1983年,法院以“反革命集团罪”判处他15年有期徒刑。
![]()
不过,考虑到他当年有被蛊惑的因素,加上犯罪时年龄不算太大,有关部门并没有让他在监狱里待满15年,而是把他送到青海唐格木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农场的日子虽然苦,但也让韩爱晶慢慢冷静下来。
在这里,他不再是那个嚣张跋扈的造反派,只是一个需要靠劳动赎罪的普通人。也就是在农场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四川姑娘,姑娘知道他的过去,却没嫌弃他,两人慢慢走到了一起,还生了一个儿子。
家庭的温暖,似乎让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
![]()
1987年,韩爱晶被允许提前回京。按说像他这样有“前科”的人,找工作会很困难,可有关部门考虑到他毕竟是大学生,有专业知识,还是给了他工作安置,把他安排到一家兵工厂做技术工作。
在工厂里,韩爱晶收起了过去的浮躁,踏踏实实搞技术,同事们虽然知道他的过去,但见他工作认真,也渐渐接纳了他。
谁也没想到,几年后韩爱晶竟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浪潮兴起,一家由兵工厂参股的公司经营不善,濒临亏损,急需有人来盘活。
这时,有人想起了韩爱晶——他有技术背景,又在农场和工厂磨练过,做事比以前稳重多了。就这样,韩爱晶被推上了公司总经理的位置。
接手公司后,韩爱晶拿出了当年搞“运动”时的劲头,不过这次是用在了正途上。
他深入车间了解生产情况,跑市场调研客户需求,还大胆改革内部管理机制,裁掉冗余人员,优化产品结构。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泡在公司,连家都顾不上回。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家原本濒临亏损的公司,不仅扭亏为盈,还成了行业内小有名气的企业。韩爱晶这个“前造反派头头”,竟成了小有名气的“经营能手”。
2003年,韩爱晶到了内退年龄,从总经理岗位上退了下来,转任公司顾问,主要给年轻管理层提提建议。
如今的他已经80岁高龄,头发花白,早已没了当年的锋芒。
或许是对过去的所作所为心存愧疚,或许是想远离公众视线,这些年他很少接受采访,也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关于他的消息,大多是知情人偶尔提及,鲜有见诸报端。
不过,据了解他的人说,韩爱晶晚年一直没忘记彭德怀。他不止一次在私下场合对朋友说,当年自己年轻糊涂,受了别人蛊惑,做了对不起彭老总的事,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有一次,他还专门去彭德怀纪念馆参观,在彭德怀的铜像前站了很久,眼里含着泪水,嘴里不停地说着“对不起”。
![]()
从呼风唤雨的造反派头头,到阶下囚,再到扭亏为盈的国企总经理,韩爱晶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他年轻时犯的错,给很多人带来了伤害,尤其是对彭德怀的迫害,成为历史上抹不去的污点。
虽然他后来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翻盘”,也表达了忏悔,但那些被他伤害过的人,那些因他而逝去的生命,却再也回不来了。
人生没有后悔药,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一步踏错,可能就需要用一辈子来赎罪。
韩爱晶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个警示: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都要守住做人的底线,敬畏历史,敬畏生命,不然再风光的过去,也会变成一辈子的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