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需失衡与盈利困境
新能源车渗透率低是首要瓶颈,多数中小城市及县域渗透率不足 10%,远低于特大城市水平,导致充电需求分散。同时,充电桩布局常出现 “集中于城区、偏远乡镇零覆盖” 的失衡问题,农村地区甚至因需求分散陷入 “建桩没人用、不建不够用” 的两难。需求不足直接引发盈利难题,县乡充电站投资回报周期长达 3-5 年,且充电服务费偏低(部分地区仅 0.89 元 / 度),企业难以维持运营。
二、基建与规划短板
电力与土地资源制约突出:老旧小区电力容量不足,农村地区电网薄弱,难以支撑大功率快充桩需求,而新建小区常未预留充电接口。土地协调成本高、审批流程繁琐也延缓建设进度,部分规划站点因手续问题迟迟无法开工。此外,技术适配性不足,县域快充桩占比仅 20%,慢充需 6-8 小时,且不同品牌设备兼容性差,影响用户体验。
![]()
三、运维与服务缺失
中小城市普遍缺乏专业运维团队,设备故障响应滞后,30% 的充电桩因维护缺位沦为 “僵尸桩”。同时,配套服务不完善,充电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用户难以获取设备实时状态,进一步降低使用意愿。叠加私桩安装率低(无固定车位用户占比高),公共充电依赖度高但服务质量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