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3年12月21日,南宁市宾阳县入选全国首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名单,是全国15个入选的县(市、区)之一。试点以来,宾阳县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场景,扎实推进能源生产、消费、运维与管理模式变革,探索出一条以“数智汇绿”为特色的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为加快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入强劲的AI动能。
截至2025年8月,宾阳县电源装机总量158.87万千瓦,其中:小水电0.31万千瓦,风电74.15万千瓦,光伏81.46万千瓦,生物质2.9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100%,电力供应实现“全绿色”;全社会用电量12.65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3.7亿千瓦时,充足的绿电推动宾阳县从“电力输入”跨越到“绿电输出”,实现电力向外输送突破。截至2025年8月31日,全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达53.92%、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达106.62%,提前完成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主要目标。
一屏统览,实现AI全景监测智能化
建设广西县域首个能源全景监测管理平台,构建县域能源监测“智慧中枢”,集成能源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功能,实现能源“全景式”监控和“穿透式”管理。
整合能源数据“一屏知全域”。打破能源行业信息数据壁垒,统筹整合、实时监测全县电、气、油、煤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数据,全景展示全县能源供给结构、消费结构、行业能源消费对比,直观展示近年能源供给和消费趋势,实现了“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有效破解县域能源管理数据“看不见说不清”、科学决策支撑不足等难题,为政府制定节能降碳政策、优化产业布局提供精准量化依据。
AI智能辅助低碳用能决策。针对政府、企业、公众三类用户特点,运用AI算法对区域用能数据、产业能耗趋势、行业用能排名等进行深度分析,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个性化的节能建议和用能方案。如:针对居民家庭,提供能源价格看板、电力替代成本对比、用能分析等服务,根据不同季节、时段,推荐合理的用电设备和节能措施;对于企业,数字化直观展示企业与行业能效水平对比,分析企业能源消耗节点,提出节能改造建议,帮助企业明确节能方向,实现降低用能成本。
智慧运维,实现AI“无人值守”高效化
南方地区丘陵山区多,风电运维面临工作环境恶劣、招工难、运维效率低等难点痛点。宾阳县大力推进AI技术在风电场、光伏电站运维中的创新应用,中南电力宾阳200兆瓦风电场自主研发智能运维系统,运维用数据说话、用算法预警、用精准维护降本,全力打造“无人值守、预测性维护、高效运营”的智慧运维新模式。
推行AI精准预测维护模式。部署风机运行状态AI监测系统,全景实时监测风机运行参数、升压站状态及气象环境,设备异常时,系统自动标记故障点,帮助运维人员精准快速发现故障,故障发现平均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5分钟,有效避免小隐患演变为大事故。自动整合分析设备振动、温度、电流等数据,智能预测风机运行隐患,隐患预测准确率超80%,风电设备运维从“事后抢修”向“事前预防”转变,年减少维修成本超100万元,维修成本大幅下降。智能生成故障维修方案,故障处理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
构建无人巡检体系。搭建“轨道机器人+高空无人机”智慧协同巡检系统,轨道机器人应用图像识别算法,在升压站等危险区域自动读取设备运行数据、识别设备状态,有效减少人工介入风险,彻底解决人工肉眼观察精度不足、易疲劳等难题,人工巡检工作量下降70%,年节约人工成本约60万元。高空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自动执行巡检任务,替代传统人工目视、高倍望远镜观察、小吊篮、蜘蛛人等巡检方式,有效规避人工高危环境作业风险,无人机单日巡检路线可达30公里,导线缺陷识别率超80%,全域巡检周期从2个月缩短至7天。“轨道机器人+高空无人机”智慧协同推动风电运维“看得更全、判得更准、防得更早”。
建立全周期数据治理模式。推行全生命周期数据数字化管理,设备维护、备件管理、发电计划全流程数据留痕,为风电场高效运行提供精准数据,运用AI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处理,高效生成解决方案,有效打破传统“经验决策”局限。通过AI技术应用,中南电力宾阳200兆瓦风电场年发电量提升2.5%(约1100万度),相当于新增2.2万亩森林年碳汇量,年增产值约330万元。目前,全县10个风电场中已有1个电站完成智能场站建设,6个电站启动内部立项,并计划于2026年全面启动建设,其中,中南电力宾阳200兆瓦风电场已成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绿色名片”、项目标杆和展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前沿窗口,作为武汉总部指定的风电场智能运维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已多次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风电运维团队实地参观学习。
智慧电网,实现AI“智调智管”精准化
试点以来,累计投入2.7亿元升级宾阳电网,新增配变容量6.96万千伏安,建成一批智能配电台区,为绿电稳定输送搭建“高速公路”。
构建智能监测网络。搭建“子站—WEB—终端”三级联动监测网络,全县102条10千伏线路配电自动化终端、自愈功能全覆盖,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线路电流、电压、故障位置等数据,配网故障定位、隔离和非故障段复电实现“分钟级”处置,故障平均修复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5分钟,2025年1—8月宾阳县低压客户平均停电时间1.9小时/户,较去年同期下降43%,位居广西县域电网前列。
构建“源网荷储”新范式。建成广西领先的“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古辣镇稻花香里综合能源站,通过优先消纳光伏发电、存储光伏电量、余量送上网的方式,推动传统的“发电—用电”模式向高效协同的“新能源发电—波谷存储—波峰放电”车桩网协同模式转变,有效优化能源配置,解决间歇能源消纳难和电力浪费等难题。建成南方电网区域首个配电网分布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电网负荷和能源生产情况,对储能系统进行智能调度,实现能源削峰填谷,极大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电网承载能力。
创新实施“数智作业”管控模式。在广西首个试点基建“数智作业”管控模式,解决基建施工作业流程多、施工人员技能工艺参差不齐、施工质量管控难等问题。目前基建“数智作业”管控模式已在166项配网工程台架变施工场景中试点应用,初步实现作业流程标准化、任务在线化、施工过程可视化,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徐丽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