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反叛父母,可能是另一种继承?

0
分享至

这两年对原生家庭的批判全面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的创伤并非孤例,很多人都在持续对抗父母。有人搬出家庭所在的城市,有人拼命避免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可兜兜转转之后,我们身上那种熟悉的气味总会悄悄浮现——相似的情绪引爆点、表达方式、甚至对爱的渴望和惶恐,最后发现,自己不过是用新的方式实现对他们的重复。



今年3月,李翊云先后在《纽约客》发表两篇文章回忆、思考与儿子有关的事

就像奋力游出了那条河,回头看,其实不过是在上游换了个方向游。这种“重复”,或许是一种更隐秘的“继承”。我们拼命反抗的,反而用另一种形式刻进了我们的生命轨迹。

而作家李翊云的家庭故事,将这种“失败的继承”演绎到了极致。

失败的继承:

控制与疏离,一种创伤两种面相

今年上半年这位作家因为写文谈论两个儿子的死亡而引发关注(她的两个儿子在七年内、分别在17、19岁时自杀离世)。悲剧的聚光灯下,公众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态”的母亲,她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甚至极端到尊重他们放弃生命的选择。

这种看起来超越常规的养育哲学背后,或许藏着一个古老的命题:反叛,本身就是一种继承。

她在采访中提到外婆有精神病史,在其影响下母亲成为了强势、易怒易哭的人,除了极端化的情绪,还会偷看她的日记、监视每日言行。身为核物理学家的父亲信奉宿命论,对妻子的情绪风暴采取无节制的退让和自我麻痹,造成情感上的疏离与缺席。一个高压控制、一个冷淡疏离,被网友誉为“有毒父母”的经典组合,让她从小在一种既恐惧又依恋的氛围中长大。



李翊云 旅美华人作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成年后,她远赴美国,坚持用英文写作,在语言和文化层面筑起双重屏障,以此让母亲彻底无法踏足自己的世界。

她成功了,也失败了。她用文字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但却无法守护自己的孩子。正显示了那种悖论:她用疏离来对抗母亲的控制,却又因为极致的疏离,陷入另一种囚禁。

她摆脱了母亲的模样,却没能逃脱母亲带给她的、关于“关系”的创伤剧本。这正是“失败的继承”最核心的悲剧性。

一直

守在眼泪边的看守

这种囚禁,在她成为母亲后显露无遗:她对孩子自由的绝对尊重,演化成一种情感上的“看不见”;她所筑起的理性堤坝,也把她自己封锁在痛苦的孤岛上。

她的小说里,总有一种奇怪的冷静。表面上,没什么激烈的情感,很多故事甚至是无波无澜地讲述创伤、死亡、离散。但内里却涌动着一种悬空的痛苦。

她在《我该走了吗》书中塑造了一个母亲莉莉娅,在女儿自杀后莉莉娅从未哭天抢地,“好比用一道堤坝拦住所有要流的眼泪,一辈子活得像个值班的看守。日日夜夜。确保没有裂缝、没有渗漏、没有洪涝的危险。”



《我该走了吗》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11月

这几乎是对她自己的写照,像一个守在眼泪堤坝旁的看守。第二个孩子死后,她描述自己的生活,混合了“敏锐观察力和深刻的冷漠”:漫不经心地穿衣出门、无意识地路过与孩子告别的街角,却对家里摆放的小物件、孩子曾经喜欢的风信子格外敏感。

但她不去探究孩子为何想要离开,不去证明自己是个好母亲。她只是一直生活在深渊里,“从不渴求从思念孩子的伤痛中解脱” 。

近乎残酷的自我克制、与痛苦共存,看似是她母亲情绪风暴的反面,实则同源——都源于同一种无法安放、只能严防死守的巨大创伤。越是表面冷静,那个“被母亲塑造的自己”就越是辛苦地执勤、不停的防御。



李翊云于 2007 年拍摄的一张家庭照片,照片中她的丈夫抱着他们的儿子,文森特(左)和詹姆斯。

这种防御甚至可以强大到让人觉得冷漠。大儿子死后,她发表的《理性终结之处》里,母亲有机会和死去的儿子交谈,但书中没有情感的巨浪,母子只是讨论诗歌小说、写作技法。

悲恸只若隐若现,仿佛失去的只是一个书友,直到更晚出版的《我该走了吗》,里面蔓延的悲伤才让人意识到,冰冷的笔触原来是一种保护色,一种连自己都骗过了的麻木。

忍耐,这就是她面对痛苦的方法,在巨大的悲痛前迟迟不愿面对,进入后又迟迟不离开。不治愈、不控诉,最后把成吨的眼泪堵在心里。

这也是“代际创伤”传递的隐秘轨迹:上一代没被温柔地爱过,他们也无法完整地教下一代如何温柔地去爱。那些未被解决的过去,就这样通过教养方式和情感模式,无声地交接下去。母亲造成的伤害一直在李翊云身上回响,而她则成了永远受困其中的小女孩。

反向奔跑的悖论

李翊云的故事像一个极端标本,环顾身边,虽然鲜有这样的例子,但许多人的故事都映照着相似的逻辑。嘴上说着不想重蹈上一代的命运,却常常在亲密关系中不自觉地复刻相似的逻辑,只不过有时是以相反的方式。

李翊云就是这样,她养育孩子的方式是母亲的极致对立面,几乎不干涉、不控制,和丈夫信奉对自由意志的彻底尊重。但在家庭关系中,理性、洞察、尊重这些我们推崇的现代价值观,如果没有倾听陪伴、充足的情感支持作为基石,就会显得失去了应有的温度。

儿子在世时,母子间大量抽象、哲学化的沟通,像朋友、像师生,却不太像亲人。特别是面对十多岁的儿子、一个敏感少年反复沉浸在《西西弗神话》的虚无中、看不到生命的意义时,她奉行的那种哲学化的“不干涉”,虽然与母亲暴力管控截然相反,却重复了类似的“看不见”——母亲的“监视”是侵入式的看不见,看不见她独立的灵魂;她的“不干涉”是放任式的看不见,看不见儿子具体的情感困境。



《西西弗神话》开篇

次子离世后,她写道“詹姆斯知道我们会尊重他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决定,他也相信我们会承受他的离世”。

文字流露出的冷静,让一种近乎悲壮的自我坚持呼之欲出,看似自由的教养方式,却透露出对母亲所设定规则的回应。对孩子的放任,像是对强势控制的抵抗,极致理性,是对暴怒的过度反射。

就像一场拔河,她用尽力气向反方向奔跑,但绳子另一头,始终在母亲手中。她越是夸张地拥抱与母亲相反的特质,母亲的存在就越明显。

理解 不一定和解

所以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们的“反抗”,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继承。越往反方向跑,越会把我们自己锚定在父母画的情绪坐标中。

如果非要说我们这一代有一点不同,那大概是我们终于能停下来,把这件事看清楚。

所以,回看李翊云令人心碎的经历,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还有关于‘继承’的警示:如果不能清醒地洞察并打破那种‘反向形成’的惯性,我们的反抗,很可能只是另一种继承。

因为无论多用力地批判原生家庭、或是反过来训诫受害者,本质上还是陷在“谁伤害了我”、“该责怪谁”的叙事里。

更多人意识到,真正重要的,是“断代”——如果创伤的传递是一条河,那就在我这一代干涸吧。

我们开始建立勇气去同时理解两代人——被上一代支配、忽略的自己,和被生活磨硬的父母。

我们开始去理解。去理解不等于和解,而是一种看清。明白父母那样活的原因以及他们的局限性。看清重复的创伤模式后,不再被本能或反叛本能驱使,而是基于清醒独立的判断,去创造新的互动方式——也许是能在情绪爆发前,意识到这是父亲的影子,从而选择暂停;也许是能对孩子坦承‘妈妈现在很难过,但这不是你的错’。

我倾向于相信,我们这一代,是开始系统性学习表达和自我认知的一代。我们开始用语言把感受说出口,不再为显露情绪而羞耻,也不再假装一切从未发生。

我们开始能说:“我难过,是因为被那样爱过。”

这听起来像一句丧气话,但其实是在温柔的放下。因为能这样说的人,已经在一点点打破循环了。或许长大,不在于成为父母那样的人,也不在于成为他们的反面,而是成为能够自由选择的自己。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文班18+18马刺险胜鹈鹕 福克斯复出首秀24分墨菲41+9

文班18+18马刺险胜鹈鹕 福克斯复出首秀24分墨菲41+9

醉卧浮生
2025-11-09 11:27:34
华国锋时期,领导阵容辉煌,中央先后任命31位副总理辅佐他

华国锋时期,领导阵容辉煌,中央先后任命31位副总理辅佐他

文史旺旺旺
2025-11-07 20:03:05
1.07亿元!萨巴伦卡打破女球员单赛季总奖金纪录

1.07亿元!萨巴伦卡打破女球员单赛季总奖金纪录

极目新闻
2025-11-09 15:51:29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傲娇的马甲线
2025-09-17 18:06:44
蔡正元重磅批判郑丽文参加秋祭活动,称中国国民党以后改名投降党

蔡正元重磅批判郑丽文参加秋祭活动,称中国国民党以后改名投降党

头条爆料007
2025-11-08 21:38:02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热点菌本君
2025-10-01 17:24:05
白应苍究竟有多狂?被抓前对通缉嗤之以鼻,宣判死刑后一脸不服气

白应苍究竟有多狂?被抓前对通缉嗤之以鼻,宣判死刑后一脸不服气

策前论
2025-11-09 13:29:38
俄乌冲突,正朝着我们原本不敢想象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国运要来了

俄乌冲突,正朝着我们原本不敢想象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国运要来了

朔方瞭望
2025-11-09 18:11:41
全智贤风波后首次露面,短发油腻气质大变,炒作贤妻人设遭吐槽

全智贤风波后首次露面,短发油腻气质大变,炒作贤妻人设遭吐槽

锋哥与八卦哥
2025-11-08 15:46:16
玄学提醒:转运的最好方式——避旧

玄学提醒:转运的最好方式——避旧

诗词中国
2025-11-06 19:39:48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10 年了,张常宁和朱婷仍一个比一个牛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10 年了,张常宁和朱婷仍一个比一个牛

体育快递小哥哥
2025-11-07 17:51:40
马英九:我不希望台湾成为第2个香港!

马英九:我不希望台湾成为第2个香港!

老范谈史
2025-06-24 21:07:05
军事专家:福建舰让一些国外决策者变冷静了

军事专家:福建舰让一些国外决策者变冷静了

环球网资讯
2025-11-07 15:47:09
张柏芝前老板曝猛料:为了钱像狗一样舔我!到手后马上翻脸不认人

张柏芝前老板曝猛料:为了钱像狗一样舔我!到手后马上翻脸不认人

八星人
2025-11-07 10:49:22
宣告退役14年后,张怡宁再破天花板,让整个乒乓球界“沉默”了

宣告退役14年后,张怡宁再破天花板,让整个乒乓球界“沉默”了

孤傲何妨初
2025-11-08 08:59:15
值班室被偷拍后续:2人多次违规出差,祖某被曝医德差,原配回应

值班室被偷拍后续:2人多次违规出差,祖某被曝医德差,原配回应

子芫伴你成长
2025-11-08 18:28:02
两个儿子天天啃老,68岁母亲变卖家产出国定居,5年后回国愣住了

两个儿子天天啃老,68岁母亲变卖家产出国定居,5年后回国愣住了

城事录主
2025-08-11 08:05:09
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浩宇北京买楼,22.54亿元拍下世贸大厦,赚了亏了?

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浩宇北京买楼,22.54亿元拍下世贸大厦,赚了亏了?

新浪财经
2025-11-09 21:12:52
贝拉尔迪造3球,绿巴萨痛击真蓝黑

贝拉尔迪造3球,绿巴萨痛击真蓝黑

体坛周报
2025-11-09 21:46:13
马鲁的年薪低到无法想象,其他外援挥金如土,他却在超然楼前驻足

马鲁的年薪低到无法想象,其他外援挥金如土,他却在超然楼前驻足

体坛小鹏
2025-11-09 07:37:24
2025-11-09 23:35:00
一只泥耳
一只泥耳
不迷信不信邪的学妹崔维斯
4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本地
旅游
公开课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艺术要闻

她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 | Erin Hanson 2025作品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旅游要闻

快来这些地方邂逅秋景 《成都金秋银杏观赏地图》上线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