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住了十年以上的王阿姨,一直被国内亲友当成“健康达人”。去年春节,她回老家和同龄人聚会,眼见老同学们轮番诉说“三高”“心梗”“支架”这些心血管问题,大家忍不住看向她:“你怎么一点毛病都没有?”
王阿姨笑着摇头:“在日本,身边很少有人为心脏病住院,年年体检都能过关。”这在大家看来不可思议,毕竟,谁不觉得日本人工作压力大、加班多、应酬多,怎么心脏还能这么好?难道,是天生的体质吗?
![]()
事实上,这背后的健康密码,并非基因“开挂”,而是日本人独特的生活习惯。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数据显示,日本冠心病死亡率仅为0.041%,与我国相比,差距惊人,高达75倍。
为什么日本人能成为全球冠心病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其中有你意想不到的五个好习惯,或许正是我们忽略的关键。尤其是第3点,国内很多人还做不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秘日本人的心脏保护之道,看看哪些可以马上借鉴,守护你和家人的健康。
日本人与冠心病“擦肩而过”的秘密,并不在于传说中的“冷泡绿茶”或者只吃寿司。实实在在的,是他们每天身体力行的点滴积累。
从饮食、体重管理到日常运动,处处藏着降低冠心病风险的小窍门。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五个决定健康走向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什么。
走进日本超市,最常见到的是新鲜蔬菜、豆制品和深海鱼类。日本家庭烹饪以蒸、煮、炖为主,极少油炸煎炒。
数据显示,日本人平均每日盐摄入量约为7-8克,而我国约为10-12克,更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以下标准。
这种清淡口味,大幅减少了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概率,为心脏减轻了负担。纳豆、豆腐等大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和多种对心血管有益的异黄酮,被誉为“东方的降脂良药”。
![]()
吃鱼为主,深海鱼类成为“血管清道夫”
你知道吗,日本人年均水产品摄入超过60公斤,甚至高于大米的消耗量。三文鱼、秋刀鱼、金枪鱼等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管内斑块形成,进而降低心梗和中风风险。
哈佛大学一项涉及大量亚洲群体的追踪研究显示,经常食用深海鱼类人士,其冠心病风险显著下降,甚至可以让部分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日本许多家庭每周都要吃三四次鱼,这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
控制体重,肥胖率极低,腰围管控成全民运动
观察日本街头,你会很难见到“肚腩明显”的中年人。食物分量小、杜绝暴饮暴食,成为日常饮食观。“一人一份,中途不加”,以及“慢慢咀嚼、每口20下”的细致习惯,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信号,减少了热量过剩的风险。
调查显示,日本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率低于20%,而我国同龄段人群则高达33%及以上。体重管理贯穿一生,大幅降低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自然也极大限度地保护了血管健康。
![]()
运动融入生活,步行成日本人的健康法宝
你或许会惊讶,日本人并不热衷复杂健身器械,却将步行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根据2023年日本心脏病学会发布的数据,日本人平均每天步行8000步以上,通勤、购物、散步统统靠“脚力”解决。
哪怕是老人,也习惯饭后溜达、走公园。步行能够保持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减少血压波动,是最经济实用的“长寿药方”。
有趣的是,许多城市还设置了免费的健康小径,鼓励居民每天坚持步行,长期坚持能够让血管硬化风险下降超过12%。
定期体检,异常早发现,防患于未然
在日本,体检是一种社会“刚需”。35岁以上的职场人,99%以上每年都要系统检查一次心血管状况,包括血脂、血压、心电图等。任何轻微的异常,医生都建议“早干预、快管理”,防止小问题酿成大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