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主题是“欧洲的“自由已死”,南生感觉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那就是:当我们深入观察欧洲近年来的种种选择,不难发现这个曾经以自由灯塔自居的大陆,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蜕变。
![]()
从经济政策到地缘战略,从内部治理到国际定位,欧洲似乎陷入了一个自我否定的怪圈。以荷兰政府对中国安世半导体的制裁为例,这个看似单纯的经济安全措施,实则暴露了欧洲在面对竞争时的保护主义转向。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欧盟内部正在讨论强制要求中国企业转让技术,这与他们一贯倡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平竞争原则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损害了欧洲作为自由市场经济捍卫者的信誉,更可能引发全球经贸规则的系统性危机。
那张广为流传的照片——美国总统特朗普舒适地坐在办公椅上,而对面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领导人整齐端坐如学生、如下属、如奴仆,生动揭示了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尴尬地位。
从特朗普时期的关税制裁到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被动跟随,欧洲看似强大的外交政策背后,实则是战略自主性的严重缺失。这种依附关系不仅让欧洲在国际舞台上难以发挥独立作用,更使其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失去“自由”的欧洲,路走何方?
欧洲未来的道路,只能是一场回归自由的自我救赎。这条回归之路并非要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要在新的全球格局下,重新诠释和践行自由的真谛。当下的困境恰恰源于欧洲在面对新兴力量崛起时的战略迷失——试图通过筑起保护主义的高墙来维系昔日优势,却不知这正是在亲手瓦解自身繁荣的基石。
![]()
回归自由,首先意味着重启经济的开放之门。欧洲的繁荣从来都是建立在跨区域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之上,从汉萨同盟的贸易网络到欧盟统一市场的建立,开放始终是欧洲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前以“安全”为名的各种保护措施,短期内或许能为某些产业提供庇护,长期来看却必将导致创新停滞和竞争力衰退。欧洲需要的是在公平竞争中提升自身实力,而非通过行政手段排除异己。
需记住:真正的经济安全不应来自闭门造车与走向独裁,而应源于在开放市场中锻造出的强大竞争力。
在地缘政治领域,欧洲亟需找回战略自主的勇气。那张欧洲领导人在白宫恭敬就坐的照片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正是因为它触痛了欧洲有自尊人内心深处的那个弦。
真正的盟友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相互的基础上,而非主从依附之中。欧洲拥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完善的法治传统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全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独立而有力的声音。这需要欧洲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在维护自身利益和价值观念时展现出坚定的立场。
欧洲的外部困境与内部裂痕相互交织——面对内部的重重矛盾,欧洲更需要用自由的精神来化解分歧。移民政策的困境、福利体系的改革、绿色转型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各成员国之间更加灵活的协调与合作。
![]()
固守旧有的思维模式或采取简单化的排外政策,只会让欧洲在危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欧洲需要的是基于共同价值和相互理解的新型团结,这种团结不是强求一致,而是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共识。
在价值观层面,欧洲应当回归自由的本质——包容与开放。将自由、民主等价值工具化、武器化,不仅违背了这些价值的本真意义,也损害了欧洲的道德公信力。欧洲若是真正信奉自由价值,就应当容许不同发展模式和道路的探索,在对话中而非对抗中展现自身价值的吸引力。
历史已经证明,欧洲最辉煌的时期正是它最开放的时期
从文艺复兴汲取多元文化养分,到启蒙运动传播自由思想,从工业革命推动技术创新,到欧洲一体化创造和平繁荣,每一次飞跃都得益于开放的胸怀。如今,面对多极化世界的来临,欧洲若选择封闭自守,只会加速自身的边缘化;唯有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拥抱开放,才能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条回归之路注定充满挑战,它需要欧洲克服内心的恐惧与傲慢,需要政治领袖展现出远见与勇气,需要各国在保持特色的同时深化团结——但这是欧洲重获生机的唯一途径。
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欧洲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重温那些让它伟大的品质——开放、包容、进取。唯有如此,欧洲才能在这个新时代找到自己的方向,重新成为那个让世界向往的自由灯塔。
![]()
失去自由的欧洲不是真正的欧洲。现在,是时候唤醒沉睡的记忆,让自由的精神重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焕发生机。这不仅关乎欧洲的未来,也关乎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秩序的存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