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Mo一位朋友吐槽,现在短视频平台会推送一些短剧,剧情是越来越离谱了!我说,国际教育留学圈如今的“剧情”,也很让人大跌眼镜!
前阵子,一位耶鲁大学新生,刚入学没到一个月,就被警察和学院院长找上门,直接“请”出了校园。
这不是电影,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原因很简单,也很致命——申请材料和实际情况不符!说得更直白、更刺耳一点,就是申请材料造假了。
![]()
耶鲁官网刊登的新闻
要知道,耶鲁身为8大藤之一,在2026年U.S.News美本院校排名中高居第4,录取率极低,通常只有4%到5%。
谁能想到,有人好不容易被录取,结果开学没几天就因造假被“扫地出门”,一下子轰动了整个校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可加V:amoshuojiaoyu)
![]()
耶鲁华裔大一新生,
申请造假被当场退学!
Katherina Lynn出生于美国加州的一个华裔家庭。从小,她就很不喜欢父母给她取的中文名字,在学校里,这个名字让她被嘲笑、被欺负。
高二那年,Katherina想考耶鲁大学,但她很清楚,在美国大学申请中,“亚裔+普通成绩”这样的背景,想进耶鲁基本没戏,于是她决定:伪造一个新身份。
第一步,她通过合法渠道改了名字,正式成为Katherina Lynn。为了彻底告别过去,她甚至没有参加2024年在加州的高中毕业典礼,还请求学校不要念出她的真名。
![]()
接着,她在申请材料里谎称自己来自北达科他州一个只有2000人的小镇,并编造了自学成才的故事。为了让这个故事更加可信,她自学Adobe软件伪造成绩单,冒用他人名义撰写推荐信,仔细研究大学招生流程的每一个漏洞。
这场豪赌赢了。2024年秋天,这个“来自北达科他州蒂奥加的 Katherina Lynn”成功打动了招生官,如愿收到了耶鲁录取通知书。
2025年8月,Katherina带着简单的行李走进耶鲁校园,被分到四人宿舍。可刚开学,她的“完美人设”就出现了第一道裂缝。
![]()
室友们在房门贴上写有名字和家乡的彩色贴纸,她也有一张,上面写着:“Katherina Lynn——蒂奥加镇,北达科他州”。这让她瞬间慌了,她原本打算谎称自己来自加州,这样更容易应对追问,可长途飞行后太累,忘了撕掉贴纸。
渐渐地,更多马脚露了出来。她和一位室友S因为房间异味和垃圾问题吵了好几次,关系越来越僵。更可疑的是,她提到的“以前住哪儿”前后矛盾,一会儿说在加州住过,一会儿又说在中国或加拿大待过。此外,室友们还发现,她每天都会和加州一个年长男性打三四个小时电话,这段神秘关系让大家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之后的某天,室友S在Katherina的书桌上发现一个行李牌,上面的名字既不是“Katherina Lynn”,也不是她曾提过的任何一个名字,S立刻拍照发给了新生辅导员。
当晚,趁Katherina洗澡,S又偷偷翻看她的背包,找到了她登机用的身份证件,上面的名字和行李牌一致,地址栏清楚地写着加州某地,跟她编的“北达科他小镇出身”完全对不上。S随后把证件交给了学院院长。
几天后,Katherina被叫到院长办公室,被告知录取资格已被正式取消。据室友回忆,那天校警和学院负责人一起来到宿舍,看着Katherina默默收拾行李。过程中她没多做辩解,也许那时的她,心里已经明白:这场戏,演到头了。
![]()
常春藤的“独木桥”上,
亚裔学生为何需要跳得更高?
近年来,想进世界顶尖大学,尤其是像美国常春藤联盟这样的名校,竞争激烈到简直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
就拿耶鲁大学来说,每年申请人数好几万,但录取名额却极为有限,能进去的真是凤毛麟角。
而在这样本就白热化的竞争中,亚裔学生还得面对一个真实存在的难题——“录取天花板”。
美国名校招生办嘴上总说,他们是“全面评估”每个学生,看成绩、课外活动、申请文书、推荐信等等。可实际上,不少研究和数据都表明,亚裔学生往往得比别的族裔学生更拼、表现得更出色,才能拿到同样的录取机会。
例如,亚裔学生想进常春藤,SAT分数通常要比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学生高出一截。再看看名校公布的录取数据,亚裔学生成绩普遍优秀,录取率却偏低,这不正说明“天花板”确实存在吗?
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给很多亚裔学生和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他们很早就明白,如今光靠漂亮的成绩单和丰富的课外活动,已经很难在这场“内卷”中稳赢了。
![]()
这也引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藤校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学生?
从过去的录取案例不难看出,藤校好像特别偏爱那些拥有独特、感人“背景故事”的申请者。
比如,一个成绩优秀的“小镇做题家”,如果来自教育资源落后的农村,靠自己努力一步步追平城里精英学生的水平,那他在招生官眼里,就不仅仅是个高分考生,更是一个“逆袭典范”,身上写满了“坚韧和突破”。这种特质,正是名校看重的。
反过来,如果一个学生成绩相当甚至更好,但来自大城市中产家庭,他的努力就可能被当成“理所当然”,他的故事,也可能显得“平平无奇”……
因此,除了本就优秀的学生之外,我们还看到了申请材料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夸大甚至虚构课外活动经历、找人代写文书、伪造贫困或特殊背景……这些做法当然不对,只是,为了能上名校,部分申请者无所不用其极罢了。
![]()
申请造假的常见手段有哪些?
又会产生哪些后果?
在高校申请过程中,有些人为了拿到录取名额,会想方设法“走捷径”,甚至不惜弄虚作假。
最常见的一招就是改成绩。有人会把成绩单上不太好看的分数调高,让自己显得更优秀。比如数学、物理这类关键科目,有人会把70多分改成90多分,好达到名校的录取门槛。更夸张的,还有人直接伪造一整张成绩单,自己编课程、填高分,硬是包装出一个“学霸”人设。
不光成绩可以造假,推荐信也常常“水分很大”。有人会编造推荐人的身份和头衔,甚至冒充知名教授给自己写推荐信,夸自己学术潜力多么突出,可实际上那位教授压根就不认识他。
还有人在竞赛经历上动手脚,伪造获奖证书。比如声称自己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拿了金牌,或是在某个科技创新大赛中得了一等奖,但其实这些奖项根本不存在。
此外,不少同学还会在个人陈述或简历里“注水”,夸大自己的经历和能力,编造实习、志愿服务等内容,想让自己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比如有人写自己曾在某知名企业参与重要项目,实际上可能只是打杂,甚至根本没去过。
以上这些造假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果会非常严重。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被学校开除。就像Katherina Lynn一样,被耶鲁大学当场退学。
更长远来看,学术和职业道路也可能因此毁掉,毕竟哪个学校或公司还敢相信一个有造假前科的人?身边的家人朋友也可能因此失望,人际关系跟着受影响。
最严重的情况下,造假还可能违法,甚至要吃官司、坐牢。比如今年5月,就有一位香港大学的内地学生,因为谎称自己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还伪造了港大成绩,最后被判了240天监禁。
![]()
![]()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用优异的成绩和闪亮的荣誉来证明自己。只是,通过造假获得的成绩和荣誉,就像用沙子堆砌的城堡。
它或许在短时间内看起来宏伟壮观,足以向旁人炫耀。然而,它经不起任何考验,一阵微风、一个浪头,就可能让它轰然倒塌。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造假所导致失去的将不仅仅是那一次的成绩、那一份荣誉。
所以,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珍视自己的学术诚信,追求学业梦想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通过真实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如果您对国际学校择校有烦恼,可私聊我一对一咨询,给您一些专业的帮助,直通名校招生官,匹配湾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主笔阿Mo,分享最新择校升学情报,深度解读学校及教育,为大家输出最实用、最及时的择校升学干货。
关于教育、择校、升学等,如果你有任何话题想讨论,可以小窗私聊,获取更多一手择校升学资讯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