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阿姨今年56岁,一向爱喝茶、热爱生活。近半年,她时常觉得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没太重视,只想着“上火了,多喝点凉茶消消火”。可没想到,问题越来越多,嗓子总有异物感,舌头边缘也发现了一个小硬块。
家人劝她去医院检查,她却反复推脱,直到某天吃饭吞咽时胸口一阵发闷,这才急匆匆来医院。一检查,王阿姨竟被诊断为口腔癌早期。
![]()
在生活中,像王阿姨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少人一遇到口腔溃疡、喉咙疼、便秘、牙龈肿痛,就把责任归咎于“上火”。
殊不知,很多看似“火气大”的小毛病,实则暗藏癌症信号。你还在靠喝凉茶、吃水果自我安慰吗?到底哪些症状值得高度警惕?尤其是第3种,很多人都误以为只是小问题。
别让“上火”成为忽视重大疾病的遮羞布,这篇文章,告诉你如何识别“伪装”成上火的癌症早期信号。
你的健康,不能等。继续往下看,说不定就能帮你和家人避开致命风险。
有人统计,80%以上的中老年人口腔溃疡、喉咙不适都归咎于“上火”,可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数据报告,我国咽喉口腔相关癌症发病率持续增高,且早期症状极易被忽视。
事实上,癌症发作早期常常“无痛无痒”、伪装成极普通的小毛病。那到底哪些“上火表现”其实是癌症的苗头?
![]()
口腔溃疡老不好,反复、位置固定、表面发白或硬结
普通“上火性溃疡”一般7-10天会好转,但如果超2周还没愈合,且溃疡边缘不规则、局部变硬甚至出血,务必警惕口腔癌。尤其是长期吸烟喝酒的人群,癌变风险远高于一般人。
声音嘶哑、喉咙有异物感,说话费劲
很多人以为自己“嗓子干,天干火旺”,便随便吃凉茶。其实,持续超2周的声音嘶哑或异物感,即便无明显疼痛,都可能是咽喉部肿瘤或喉癌的信号。数据显示,咽喉癌早期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且抽烟、饮酒比例较高。
舌头出现小硬块或红斑,不痛不痒还在增长
有些人觉得“是不是咬破了”,一拖再拖。而舌头一旦摸起来变硬、活动受限、长出不明硬结或红白斑,极有可能是舌癌的前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嚼槟榔列为一类致癌因素,这类朋友需格外注意。
![]()
牙龈反复肿痛、流血甚至牙齿松动
牙龈肿痛不能只当牙周炎处理。无感染源、局部异常增生、变色变黑,出现溃烂,尤其是伴有牙齿摇晃感,要高度重视牙龈癌、牙槽骨肿瘤。
进食困难、胸口发闷或食物下咽卡顿
有人会误以为“胃、食道上火”。而持续进食受限、胸口闷胀、食物经常卡住,尤其在中年男性、嗜好高盐饮食群体中出现时,要考虑食管癌的风险。早期食管癌往往没有剧烈疼痛,非常容易被忽略,但进展极快。
这些症状中,任何一项持续、反复且无明显改善,都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不要再用“多喝点水/凉茶”“休息一下”等理由拖延,否则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果难以挽回。
![]()
为何这些癌症总喜欢假扮“上火”?从医学研究来看,癌细胞在早期分裂缓慢、对周围组织破坏较轻,所以没有剧烈不适感。
就像温水煮青蛙,人在毫无察觉中被慢慢“榨干”健康。中国肿瘤防治杂志指出,40岁以上、长期熬夜、家族有肿瘤史、或者是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的人群,癌症风险更高。
除了生活方式,慢性炎症、病毒感染(如HPV),以及环境污染、遗传易感性等因素,都可能在身体“悄悄种下隐患”。国际数据证实,早期发现癌症,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发展到晚期,生存概率骤降至30%以下。
因此,“不痛不痒”,并不代表没事;“小毛病”,可能是大灾难的前兆。
![]()
遇到反复、顽固、无自愈倾向的“上火”症状,切忌自诊乱治。以下建议更专业、更安全:
重视时间点:同类症状持续超过2周必须就诊。别拖、不赌运气、不自我安慰。主动筛查:高风险人群(>40岁、抽烟喝酒、家族肿瘤史)建议每年做一次电子喉镜、口腔黏膜镜等专项检查。生活方式管理:避免频繁熬夜,保持充足睡眠;节制烟酒;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腌制、高盐食物:口腔卫生常规自查、定期洗牙。
加强自我监测:如发现口腔、咽喉、舌头、牙龈、吞咽功能等部位有持续异样,务必警觉。对“怎么都不好”的症状,不妨大胆预约一次专业体检,用科学筛查“对号入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