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万级客运量的地铁大佬,又刷新了!
近期,广州和深圳两地纷纷发布消息,自家的地铁运载量创下新高,排名仅次于京沪两地。
9月1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数据,该市地铁线路首次实现连续8个工作日闸机口刷卡人数突破千万次的记录。
![]()
隔壁 “老伙计” 广州也丝毫不落下风,刚官宣今年暑假期间,足足有 30 天的单日客流都冲破了千万大关,妥妥的 “千万级客流常客”。
客流量的不同梯度代表不同的经济状况,1000万作为第一梯队的重要转折点,无不反映着广深两市从新的维度展示自己作为大城市的魅力。
那么这些千万级的大佬背后都有怎么样的故事呢?
![]()
广东省的两个GDP扛把子,成为新兴千万地铁城市,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就拿广州市来说,“全省常住人口最多奖”的桂冠从没旁落过。2024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超1800万。
千万人的出行需求就得匹配上千万的载具,广州地铁线路达22条,覆盖人口活动最密集的区域。
此次单日突破千万客流量发生在7、8月份的普通工作日,这也预示着该市地铁的客流量或将迈入千万级日常运营阶段。
高客流量还带来了高客流强度。
据2024年公开数据,广州地铁日均客流强度,也就是每天的平均客流人次可达1.35,为此网络上流传着“勇闯三号线”“决战嘉禾望岗”等段子,因为这里面的人永远是最密集的。
![]()
过去好些年,全国地铁客流强度的头把交椅几乎是广州的 “专属座位”,谁料从前年开始,这第一的位置就悄悄易了主。
得主正是深圳,它以1.48的客流强度赶超广州,成为全国年轻而又有巨大潜力的繁忙城市,同时深圳也与广州凑成“好兄弟”,双双奔赴“千万级”地铁赛道。
8月8日当天,深圳地铁客运量以1120.92万人次刷新排行榜,在全国地铁客流量榜单中实现排名跃升,一举迈进前三梯队。
每条线各有各的忙处,以最为繁忙的5号线为例,一天151万人次的客流量,按17小时运营时长计算,平均每小时约有8.88万人次在各个站台进出。
![]()
此外,8月20日至8月29日期间,除去23、24号两个周末以外,剩余的时间从闸机掠过的人数早已突破千万,最高可达1099万人次。
这个不足2000平方千米的城市出行需求的数据量远不止如此,据相关方介绍,深铁交通网在暑假期间运送乘客5.84亿人次,全网千万客流量天数占暑运天数一半。
作为超大城市,深圳常住人口高达1798万人,巨大的人口基数加上密集的客运线路,使得深圳的地铁网可以满足更多人群需求。
它既可以通往高楼林立的CBD,也可以连接一望无垠的大梅沙,总之,深圳地铁几乎能覆盖所有深圳人想去的地方。
这些千万级的大号又是怎么炼成的呢?
![]()
大号炼成的前提是“基础”打好。
广深两兄弟的常住人口数量都超1700万,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地铁出行是最佳的选择。
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地铁的优势在于顺畅、高效、准时、大运量,一个时间点可以驮着上千人同时长距离移动。
日常通勤运输则成为地铁的基调和初衷,由此造就广深两地的“牛马通勤论”:
“ 在广州三号线,我的包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有人帮我负重前行。”
“财富是在南山福田创造的,钱包是在龙华宝安掏空的。”
除了日常需求,商务出行与休闲娱乐成为千万级大号的突破点。
![]()
按照广深两地务工总人数超600万计算,假设暑期有20%的随迁子女到城市过暑假或是其他人员探亲,预计超十万个家庭会出行游玩。
其实不难看出,广深地铁客运量上榜的时间点都有一个共同点,处于暑运期间。
“暑假就是用来玩的”,这句话太适合有娃家庭了。
家长带着孩子组团式出门游玩,广州、深圳两地的热门游玩区域周边地铁站点,成为客流量增长最明显的地方。
比如广州侧,涵盖汉溪长隆这类主题乐园、北京路这样的老牌商圈,以及广州塔这类城市地标;
深圳侧则包括世界之窗、欢乐谷等文旅游乐场所,还有少年宫这类亲子活动空间,这些区域附近的地铁站均出现显著客流攀升。
不仅小朋友喜欢出去玩,大朋友也喜欢。广深两地频繁举行各种大型文娱活动和体育赛事,吸引周边和跨城的居民搭乘地铁前往活动中心。
活动前后交通枢纽点就会迎来客流高峰,也带动途经路线的商圈变得热闹非凡。
尤其是连接像广州南、深圳站这种重要交通枢纽的地铁线,每一趟都是满客,为城市交通贡献超高“流量”。
![]()
深圳超高的客流强度成为全国地铁一哥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据统计,2024年仅深圳口岸入境的香港同胞超7700万人次,出境前往香港的内地居民达3800万人次。
“北上南下”的潮流无疑为深圳地铁带来又一波客流量。
![]()
千万客流量也无法弥补亏空状态?
虽然我们表面看到的运载量非常高,但从2024年披露的28个城市地铁数据来看,大家似乎都没赚钱,甚至还亏了不少。
深圳地铁线忙成陀螺,业绩却是最惨淡的,在全国倒贴最多。
![]()
究其原因,还得从地铁本身说起,从开发到维护,每一步都是用真金白银来支撑的。
研究显示,一公里的地铁路线需投入上亿元的开销。
本以为建好后就可以两手一摊、坐等营收了,事实上运营维护又是一个“大头”。
日常的人工、电力、检修等各种损耗,前后加起来成本高到令人咋舌。
有人统计分析称,地铁跑30年所需要的运营成本是建地铁所需成本的3倍多。
随着运行时间的拉长,设备翻新维修的费用更高,有些地铁集团可能因为牵扯到各种问题,形成“越努力,越亏损”的局面。
而地铁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定价又不能过于随意,亏损成了大多数地铁运营集团的宿命。
所以哪怕成为千万级的地铁城市,开源节流依旧是地铁集团要考虑的出路。
![]()
当然,一味通过涨价把发展压力转嫁给乘客肯定是不太可行,虽然涨价是解决地铁运营亏损最快的方法,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
地铁作为人员高度密集的空间,是注意力争夺战的绝佳场地,也是企业通过广告提高知名度的开端。
增加地铁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除了“开源”之外,还需“节流”。
不少城市已经在人流量较少的站台开启节能模式——调高空调温度、等待地铁期间熄灭部分照明、扶手电梯智能化运行等等。
另外,让普通人觉得最需要节流的地方是安检口的“人力资源”,几乎每个站台一侧的安检入口就有四五个人“重兵把守”,人工成本则会大大增加。
![]()
有人觉得现代化仪器和设备已经足够智能,是否还需要安排人工吗?
答案是需要!人才具有主观能动性,仅仅依赖机器来维护上千万人的安全出行是远远不够的。
机器为主,人工为辅,不能完全撤离人类在地铁安检中起到的作用,未来增加更为精密的辅助工具可节省人工成本。
![]()
地铁日运输量达到上千万人次,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侧面写照。
但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足够的客流量和充沛的财力,并且地铁发展到一定阶段有相对应的问题需要解决。
能不能解决,怎么样解决,决定着一个城市应对风险的能力。
广深此次凭借其综合实力突围,刷新排行榜,下一个千万级地铁城市又会是谁呢?把数据量交给未来吧。
参考资料:
1.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暑运期间,深圳市内人气旺盛,地铁连续8个工作日可能破千万
2.深圳市口岸办:超1.1亿人次!深港“双向奔赴”持续升温
3.广州广播电视台:从地铁客流看广州:千万人次的流动,是城市的最佳注脚。
4.中国新闻周刊:盈利十余年后,深圳地铁怎么亏损了
作者:疏疏篱落
编辑:柳叶叨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