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京东在微博上宣布,将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新车,并计划于10月底开启试驾,11月9日正式发布。
![]()
一石激起千层浪,“京东造车”瞬间冲上热搜,引发全网关注。
然而,京东随后的回应给这波热潮泼了一盆冷水。京东方面紧急回应称,这款新车是三方联合推出,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从掀起外卖大战、猛攻酒旅,到京东折扣超市加速开店、入局咖啡赛道,再到如今的汽车项目,刘强东的跨界步伐越来越快,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战略思考?
1.京东“造车”
京东此番进军汽车领域,表面上看似与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一样投身造车大潮,实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路径。
接近广汽埃安的知情人士透露,这款车实为广汽埃安UT的换电版本,将与京东、时代电服联合推出。
这就明确了各方角色,广汽负责制造,宁德时代提供电池与换电生态,京东专注销售与用户洞察。
![]()
京东这一轻资产模式,与小米自建工厂、华为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做法都不同,走出了互联网企业入局汽车的第三条路。
有网友调侃:“广汽造壳,宁德装芯,京东卖货兼管售后。”
纵观京东集团近年财报,其核心的零售业务虽保持收入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进入平台期。电商行业的竞争已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京东迫切需要寻找一个足够庞大的第二增长曲线。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规模高达十万亿级的市场,自然成为首选目标。但京东并非贸然闯入整车制造的红海,而是通过轻资产模式,在汽车后市场与智能出行生态中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京东拥有数以亿计的高价值用户,尤其是PLUS会员规模超5000万。这部分用户通常具有高收入、高忠诚度、注重服务品质的特征,与汽车消费的主力客群高度重合。
刘强东的真正意图可能是构建“车生态”的全周期价值闭环。
2.生态布局
刘强东的商业智慧从来不只是短期盈利,而是长期生态的构建。从早年自建物流的一片质疑,到如今物流成为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刘强东的战略眼光一次次被验证。
在汽车领域,京东的布局已延续多年。从2015年刘强东个人投资蔚来,到2023年汽车事业部独立,京东“买-配-养-用-换”的生态链已现雏形。
京东养车已构建起规模化网络,拥有近3000家自营门店与超4万家合作门店。通过标准化培训与SOP流程,京东实现了服务能力的快速复制,为汽车销售后的养护环节提供了落地支撑。
![]()
更关键的是数据优势。去年超2000万用户在京东搜索整车,72%中国消费者接受线上购车的调研数据,让京东敢喊出“像买手机一样买车”。
京东的跨界扩张并非没有风险。从外卖、酒旅到如今的汽车,京东正在多条战线上同时作战,这对公司的管理能力和资源分配提出了极高要求。
汽车作为高价低频消费品,其决策链条远比手机复杂。京东设想的“一键配齐”的模式能否成功,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在标准化程度上,广汽的模块化架构能否支撑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定制?在服务闭环上,京东的养车体系、宁德时代的换电网点能否覆盖全国?在用户认知上,消费者是否愿意在线上完成数十万元的消费决策?
此外,京东还要面对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不仅有传统车企的稳步推进,还有华为、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的跨界入局。
在智能汽车这条赛道上,京东能否找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仍有待市场检验。
3.押注未来
京东造车背后,刘强东的野心可能远超卖车本身。
![]()
今年5月,京东注册了Joyrobotaxi商标,这被视为京东正式进军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
京东还计划将Robotaxi车内空间转化为“移动电商终端”,实现“线上下单、车内取货”的即时零售闭环,从而构建一个全新消费场景。
京东造车,本质上是其从“商品交易平台”向“生活方式服务商”转型的关键一步。京东在AI、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储备,未来可与智能汽车的车机系统、用户交互功能深度结合,甚至为未来的自动驾驶物流场景铺路。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手机之后,车已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谁能抓住用户的用车需求,谁就能找到下一个十年的流量密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