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流,岁月成碑;一代壶宗,山高水长。2025年10月15日,“致敬一代宗师,缅怀壶艺泰斗——纪念顾景舟先生诞辰110周年”活动在宜兴举行,集结了来自全国文博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顾景舟的亲属和弟子传人,宜兴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紫砂艺术界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等。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致敬,更是一场汇聚四方力量的文明回响。
值此,译林出版社推出“中国最会写紫砂的作家”、文化学者徐风的力作,全新修订纪念版《布衣壶宗:顾景舟传》。
此书自出版十年来,其命运与顾景舟所代表的“风骨入壶,壶即风骨”的紫砂精神早已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座桥梁,通往清寂而丰饶的紫砂艺术世界。活动现场,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代表出版方致辞。
中国紫砂的历史,六百年光阴,相较于其他古老工艺,或许不算漫长,却因这沉睡亿万年的五色泥土被唤醒,而独步天下。紫砂壶,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器物与技艺,成为中国人生活哲学的饱满切片,是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具象标本。
正如徐风所言,“紫砂壶,是最典型的中国表情、中国表达”。而在当代,能将这种“中国表达”推向极致,并以风骨铸就壶魂的,莫过于顾景舟。顾景舟之所以成为“布衣壶宗”,在于他一生坚守的“素心”。他的“不苟且”,是内在秩序与美学信仰的外化,是风骨,也是修行。他将紫砂从“工”的层面提升至“艺”的境界,更抵达“道”的层面。他的艺术,源于静观万物的虔诚。顾老离去已近三十载,但他所留下的,远不止那些在拍卖市场上创下天价的传世名作。他让一门手艺接通了文化的源头,赋予了它更多的尊严。他的“手感”仍然鲜活,他的理念与技艺,仍在弟子们的手中延续。
文学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这种鲜活有了打败时间的保障。《布衣壶宗》的写作,本身就是一场从遥望到融入的朝圣。徐风曾坦言,写作此书,最初的“隔”与后来的“通”,直至将顾老视为“自家的和蔼长辈”,在数百万字的资料和70多人次的采访中沉潜,这份生命的对接,使传记超越了文献梳理,充满了情感的共鸣、精神的对话和生命的温度。它不仅是“写一个人”,更是“写一种精神”,是以文学的力量,对一段风雨人生进行的修复与还原,完成一次心灵史的写照。
译林出版社与徐风合作的《布衣壶宗》《江南繁荒录》《忘记我》《包浆》《江南器物志》等一系列作品,正是希望将紫砂所代表的这种中国器道精神、江南文脉风骨,以文学的方式保存、激活并传扬出去,让世界看到这“最典型的中国表情”。《布衣壶宗:顾景舟传》作为唯一一部得到顾景舟家人正规授权的权威传记,在出版十周年暨顾景舟诞辰110周年之际,推出全新修订纪念版,既是对大师非凡艺术旅程的深情回溯,亦是一次对技艺、德操与风骨的庄严朝拜。
据悉,此次修订版更深入顾氏家族尘封的宝库,首次披露大师手札、日记、信函与图纸笔记,新增四十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及万余字文献。泛黄的卷页,带着时光的沉淀,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一代宗师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与艺术坚守。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郑文静
(出版社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