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这个号的客官们 ♥ 都变得更美 更好了 *
![]()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码下这些文字时,脑海里突然闪过两个片段。
第一个片段,是我曾在某视频平台发布过一条有关富士山秋景的动态。原本只是分享风景,却在评论区里遭遇“暴击”。一些人指责,凡是发日本相关动态的,都是所谓的“精日”。难听的话,我就不再赘述。
第二个片段,则是和朋友闲聊时提起:在23年gap旅行期间,我曾与一位同龄的日本小伙子结伴走了几天。那段旅途很普通,却被朋友质问:“你忘了抗战时期的苦难了吗?怎么能和日本人一起玩?”
这两件事,让我莫名被挂上了“精日”的标签。可是谁真正去理解过这个词?更有多少人愿意冷静去分辨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个体的区别?带着这样的复杂心绪,我走进了影院,观看了电影《731》。
![]()
电影推荐
评分:★★★★☆
分类:历史 / 战争
|| 震撼的历史,拙劣的导演
我必须承认,电影在艺术呈现层面并非完美。导演在叙事节奏和人物刻画上,有些拖了后腿。但这部电影的意义,远远超越了电影本身。
它的价值,不在于拍得多么“好看”,而在于是否忠实展现了那段历史。
![]()
![]()
|| 一部让人揪心的影像
影片选取了731部队加速细菌战实验的阶段。随着日本战局的失败,更多平民被推入这座魔窟。
电影用一个个小人物的遭遇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冻伤实验、毒气测试、活体解剖……每一幕都刺痛人心。男孩倒在白色尸体中,胸口涌出的鲜血染出红色,那一刻,仿佛昭示了日本国旗背后的残忍真相——它建立在无数冤魂的牺牲之上。
有的观众说画面太血腥,不适合小孩看;有的观众又抱怨删减太多,不够真实。可是想想看——真正的历史远比电影残酷百倍。影像再“尺度大”,也无法完全还原当年惨绝人寰的现实。
![]()
![]()
|| 历史的重量
电影最让我动容的,并不是技巧上的突破,而是它敢于直面那段血淋淋的历史。
20世纪的侵华战争,让中国损失惨重:黄金两万吨,江西稀土两亿吨,东北木材被砍伐十四年,珍贵典籍与文物无数流失。那是足够养活两个甚至三个日本的资源。
所以我认为,就应该有这样的电影,把魔鬼的凶残展现出来。让我们直视、铭记。
![]()
![]()
|| 关于投降的“冷知识”
看完电影,我还重新翻阅了相关资料。一个让我震惊的细节是:日本本土的军队和政府,其实从未正式签署“投降”。裕仁的停战书里,用的只是“停战”而非“投降”二字。
换句话说,日本只是承认自己战败,不再作战,但并未在历史定义上承认“投降”。直到今天,他们仍坚持这一点。
这让我更加理解——为什么必须通过影像、通过教育,一次次强调那段历史。因为遗忘,正是历史最危险的敌人。
![]()
![]()
|| 导演的选择与观众的责任
坦白说,731这个题材无论怎么拍,都会有人不满。但至少,有人勇敢拍出来了。
电影为了不同群体的接受度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在影像化表达中寻找平衡。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更多人了解“731的名单”,需要让全世界都记住这些名字。
![]()
![]()
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出口,有这样一句话:
“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仇家恨。”
这句话,也是我走出影院时的心声。
![]()
![]()
|| 历史从未远去
我不否认,历史是沉重的,带着血与泪。但我们不能因为沉重就选择遗忘。
当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应超越国界与身份,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能淡忘曾经的苦难。恰恰相反,唯有在清晰记忆的前提下,我们才有面对现实的宽容和力量。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说:历史并非过去式,而是现在进行时。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也提醒我们——永远别忘记来时的路。
![]()
![]()
写完这篇观后感,我更清楚自己想表达的:不是在于电影本身有多完美,而是它给予了我们一个凝视历史的机会。那份疼痛,从未远去。
![]()
![]()
历史不会因为沉默而消失,
它会以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
唯有铭记,才有前行。
愿所有的等待
终将变成美好的遇见
2025,用记录触碰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