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全球八成疾病负担源于可控风险。
撰文:安一
心血管疾病(CVD)作为全球首要致死和致残原因,其负担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了《1990-2023年204个国家和地区CVD及风险因素的全球、区域和国家负担》[1]。这份涵盖204个国家、跨越33年的权威研究,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尽管我们在对抗某些传统风险因素上取得了进展,但肥胖和高血糖驱动的健康危机正在席卷全球,改变了CVD的防控格局。
一、全球CVD负担持续加重,区域差异显著
从1990年到2023年,全球心血管病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率下降了39.6%——这证明了医疗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有效性。但绝对疾病负担(DALYs总数)却飙升了36.3%——从3.2亿增至4.37亿。
这一降一升,揭示了当前心血管病防控的核心矛盾:我们的医疗技术在跑赢疾病,但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巨变却在拖拽整体进程。人口增长与老龄化拉动着疾病负担持续攀升。
从疾病亚型来看,2023年全球DALYs贡献排名前四的CVD依次为缺血性心脏病(IHD)、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最主要的CVD负担来源,2023年其DALYs达1.93亿,死亡人数891万,患病病例2.39亿。
区域分布上,社会人口指数(SDI)是影响CVD负担的重要因素。低和中低SDI国家年龄标准化DALY率最高,医疗资源匮乏与风险控制不力是主要原因。高SDI国家虽然年龄标准化率下降,但近年来改善趋势停滞,可能与代谢风险上升有关。大洋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仍是风湿性心脏病、脑出血等高负担疾病的“重灾区”。
从年龄分布来看,CVD负担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例,2023年全球59.1%的DALYs发生在70岁及以上人群;而脑出血负担则呈现年轻化趋势,69.1%的DALYs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这一现象在中低收入地区更为明显,提示需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
此外,人口增长导致CVD DALYs增加1.28亿,人口老龄化则使其增加1.39亿,两者合计贡献了超2.67亿的DALYs增量,远超风险因素变化带来的影响。
![]()
图1 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
二、最大变局:可控风险因素的权力更迭
高收缩压仍是最关键的风险因素,2023年其相关CVD DALYs达2.23亿,占总可控风险相关DALYs的64.3%。值得注意的是,1990-2023年全球高收缩压暴露水平基本未改善,仅高收入国家出现小幅下降,中低收入国家仍面临巨大防控压力。饮食风险紧随其后,主要与高钠摄入、低水果和蔬菜摄入、高糖饮料饮用等有关。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气污染相关DALYs分别为9070万和9050万,在低收入地区尤为突出。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控烟是心血管防控的主战场,那么今天,战场已经转移。报告指出,代谢相关风险因素暴露水平持续上升,成为推动疾病负担增长的强引擎。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病DALYs激增113.8%,是所有风险因素中涨幅最高的。高空腹血糖(FPG)导致的DALYs增长了75.7%,与全球糖尿病流行趋势紧密契合。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约半数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
此外,低体力活动暴露增加也加剧了疾病负担,而空气污染(尤其是家庭固体燃料污染)虽有改善,但环境颗粒物污染(PM2.5)在部分地区仍呈上升趋势。
![]()
图2 心血管风险因素
三、出路与对策:从治疗疾病转向重塑健康环境
当前,全球CVD防控面临多重挑战:中低收入地区医疗资源匮乏,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率低;代谢风险因素(肥胖、糖尿病)流行率持续上升;环境风险因素(空气污染、铅暴露)在部分地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全球心血管健康领域的发展援助资金占比不足,仅为传染病领域的1/5。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报告指出了几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转型方向:
(1)防控重心必须再前移:应对肥胖和糖尿病,绝不能等到疾病发生。需要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就介入,推动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并考虑将新型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纳入更广泛的预防策略。
(2)推广复方制剂策略:对于高血压和高血脂,应广泛采用包含2-3种药物的单片复方制剂。在资源有限的地区,这种方法能大幅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血压/血脂达标率。
(3)政策干预: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领域的控制经验:
对含糖饮料征税(如墨西哥、英国);
推行食品包装正面标签(如智利);
强制降低加工食品中的钠、反式脂肪含量;
加大对空气污染和铅暴露的治理力度。
(4)完善医疗卫生系统: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需要加强基层医疗的筛查、诊断和长期管理能力,加强心血管专科医生和康复师培训,完善脑卒中急救和康复体系,确保基本药物和技术的可及性,以应对心房颤动、瓣膜病等日益增长的疾病负担。
(5)聚焦重点人群与地区:针对低、中低SDI地区和老年、男性等高危人群,制定精准防控方案;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干预,通过学校营养教育和体育活动推广,遏制肥胖和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
结语
该研究清晰揭示了1990-2023年全球CVD负担的严峻态势及主要驱动因素,强调可控风险因素和人口结构变化是影响疾病负担的关键。未来,需通过全球协作、政策干预、医疗体系完善和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等多维度措施,切实降低CVD负担,推动全球心血管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于我国而言,应结合研究结果,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同时关注老龄化带来的CVD防控压力,为全球CVD防控贡献“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Risks 2023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Risk Facto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23. J Am Coll Cardiol. 2025 Sep 24:S0735-1097(25)07428-5.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