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每年都能引起关注,但因为我们罕有获奖,所以这些年有人对它很有意见。
但颁发者没有降低标准,还是本着“重大发现、重大贡献”的原则,从科学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挑选。
两个“重大”只是条件之一,更重要的是,诺贝尔当年要给你设奖,或者像经济学奖,虽然当年遗嘱中没有,但后来经正规手续设立了。
不在六个奖项之中,发现再重大,贡献再伟大,也无缘诺奖。
对比今年的一项重大发现,最亏的要数胡锡进,诺贝尔当初没设新闻奖。
![]()
看看下面这句话,就知道老胡今年的贡献有多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宽容度变低了。”黑体字部分就是老胡的重大贡献。
他具体解释说:“一个人在网上个性化发声,给自己可能带来麻烦的风险越来越高,甚至会牵连他所在的机构,于是大家主动,或者在单位的‘提醒’下极大减少了参与社交媒体信息和观点交流的意愿,甚至基本停止了参与,只剩下浏览,偶尔点个赞。”
胡锡进的这番感慨是有针对的。他在文章开始提到:
“很多人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越来越小心了,或者干脆不发了。明星们的账号过去经常唠家常,现在都是各种官宣了。体制内的人更是小心翼翼,很多人连朋友圈都不发了,发的话也是转发某个正规报道。大学老师们也成了‘敏感群体’,多数人选择在互联网上能少说就少说。民企高管或者中层也是一样。总之,很多群体的个性化信息变得像秋收后的田野一样干干净净。”
又说:“这是互联网时代公共信息领域的一个损失,它也让公共舆论的面貌变得不再完整,这不是一个开放社会所应有的群体性‘噤声’。”
应当说,老胡讲到的这些,大家也有感觉,甚至早就感觉到,因为别人受到的“噤声”比老胡的要多得多。
很多人也在思考,出了什么问题,问题还能不能解决。或者像下水道那样,得到某种程度的疏通。
所以,问题不在于现象,而在于现象的背后。苹果成熟后会落地,谁都知道,但只有牛顿去思考了。
不管这个故事本身是否确有其事,反正说明一点,牛顿找到了“根本原因”,技高了好几筹。
再看老胡,是不是也是如此?现象大家都知道,但我们想到的原因肯定不是老胡说的,既然他说的是根本原因,那我们所苦恼的肯定就是非根本原因,也就是次要原因。
总之,胡锡进认为是人言可畏造成的,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是“社会的容忍度变低了”。注意,老胡这里说的是“社会”。什么是社会?就是张三李四王五赵六。
换句话说,大家互不相容,舌毒嘴厉,形成自我管制的低容忍状态。
这就是老胡的重大发现。身在舆论中,又面对舆论,普通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会是“根本原因”。
如果把胡锡进说的当前现象看成是落地的苹果,我们也就是捡起来啃两口的俗人,而只有老胡成了牛顿,因为,他找到了别人都没有发现的“根本原因”。
不得不承认,老胡的角度很独特,甚至刁钻,大科学家能获诺奖,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研究角度非比寻常。
所以说,很遗憾,如果诺贝尔奖有新闻奖,老胡凭这个就足以获奖。见了莫言,也不会觉得自己矮一头。
当然,老胡还讲了另外一些话,还是他的一贯风格,这些话都很善意,听上去也都很有道理。但凭经验,观察老胡,只要搞清他的出发点,知道其目的地,其他的也就基本可以忽略了。
因为,我们也抓住了根本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