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行亮
文丨谈古论今
大家好,这里是谈古论今。
10月13号,李行亮终于爆发了。
他发了篇长文,晒出了一堆截图:全天24小时被恶意举报、工作被骚扰、电视剧被投诉、播出平台被攻击......连孩子上学都被波及!
![]()
这个靠《愿得一人心》唱红大江南北的歌手,商演费从9万涨到20万,结果现在连台都上不了。
为什么?
就因为他在《再见爱人4》里,和老婆麦琳和好了。
你没看错,只是因为他和自己老婆和好了。
去年11月,节目播出时,李行亮因为和老婆麦琳的“疯批”操作意外翻红。全网都在骂麦琳,说她在“恐怖PUA”,心疼李行亮被折磨。
李行亮吃到了这波流量,商演价格直接翻倍,走到哪都是焦点。
但有一期节目里,两人突然和好了,还“心肝肝”地相拥而眠。
观众怒了:
你怎么能和好?你应该觉醒!你应该离婚!你怎么能不按我们写好的剧本演?
于是,抵制就开始了。
很快,12月,李行亮的两场商演就被网友刷屏抵制,压力之下,官宣视频被平台连夜删除,主办方被投诉的电话打爆。
可怕的是,到了今年10月,据李行亮晒出的截图显示,针对他的恶意举报还在持续进行。每天都有人举报他,理由千奇百怪:
“传播畸形价值观”、“消费观众情感”、“为PUA洗白”......
这已经不是批评,而是一场有组织的网络绞杀!
这背后,绝不是观众情绪反弹那么简单。
不信,看看这些攻击的特征——
一、高度组织化。
24小时不间断的举报、跨平台的协同作战,从微博到抖音到小红书、从商演到代言到影视剧,李行亮被360度无间断、全方位围剿。
这种手法和要付出的精力,绝不是散兵游勇能搞定的。
![]()
二、话术高度统一。
仔细观察,大家就会发现,“PUA”、“畸形婚恋观”、“消费女性”、“为父权洗地”......这些关键词在反复出现,所谓的“批判”话术,简直就是同一份手册批量生产出来的。
三、目标明确。
这些举报、骚扰的目的,不是要李行亮道歉,也不是要他反思,而是要他社会性死亡——商演取消,代言丢失,影视剧下架。
这是典型的“一次打死”策略。
这背后,有一股有组织的“女拳”力量。
她们打着“女权”的旗号,却大肆进行着网络暴力。任何不符合她们剧本的男女关系,都要被打成“PUA”;任何女性自己做出的婚姻选择,都被说成是“被洗脑”、“被控制”。
麦琳时自己选择和李行亮和好的,她们却硬要说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李行亮也是自己选择了维护婚姻,她们却说这是“为父权站台”。
![]()
总之,你必须按她们心里的剧本来过,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太懂得利用平台规则了。
她们知道什么样的举报会被受理,知道什么样的投诉会让商家害怕,知道什么样的舆论能让艺人社死。
何其恐怖!
说到这里,我必须先表明自己的立场:真正的女权,我举双手支持!
因为女权运动的存在,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在传统社会里,女性确实遭受了太多不公。
重男轻女的观念,让无数女孩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让女性在家庭中没有话语权;职场上的性别歧视,让女性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这些都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
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女性意识也逐渐觉醒。从“妇女能顶半边天”到“男女平等”写入宪法,从反家暴立法到性骚扰入刑,中国女性的权益保障一直在进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给女权运动插上了翅膀。微博、微信、豆瓣、小红书……这些平台让女性的声音第一次可以如此响亮地发出来——
“MeToo”运动揭露了职场性骚扰的黑幕;“反PUA”运动警惕了情感操控的危害;“独立女性”的讨论打破了“女人必须依附男人”的迷思......
这些,都是女权运动的正面价值。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承认:推动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方向。
女性有权接受平等的教育,有权在职场获得同工同酬,有权在家庭中拥有话语权,有权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真正的女权,是让每个女性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但问题是——当女权变成了“女拳”,当平等诉求变成了暴力工具,事情就变味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矫枉过正”的极端女权?
一、历史积怨的反噬。
几千年的父权社会,确实给女性造成了太多伤害。这种历史创伤积累下来,形成了一种集体的愤怒和不信任。一旦找到宣泄的出口,就容易走向极端。
就像一个被关了太久的人,一旦冲出牢笼,很难不摔倒。
二、社交媒体的情绪放大效应。
互联网给了每个人麦克风,但也放大了人性中最暴戾的那一面。算法推荐让极端言论更容易获得流量,于是越极端越有市场。
“男人都是潜在强奸犯”、“婚姻就是女性的坟墓”、“生育就是对女性的压迫”......这些极端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大行其道,反而把理性的声音给淹没了。
三、匿名环境下的责任缺失。
网络给了人们一张面具。躲在屏幕后面,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泄,可以不负责任地攻击,可以毫无顾忌地施暴。
反正不会被追究,反正不用承担后果,那就尽情地骂,尽情地举报,尽情地毁掉一个人。
四、话语权争夺中的工具化。
有些人发现,“女权”这个标签是个好用的武器。只要举起这面旗帜,就能站上道德高地,就能召集一群人,就能对任何不顺眼的人发起攻击。
于是,“女权”被工具化了。
她们不是真的关心女性权益,她们只是想要一个发泄的出口,一个施暴的理由,一个操控舆论的把柄。
所以,李行亮选择用法律维权,这是对的。
当言论越过理性的边界,当攻击伤害到家人,就必须用法律来捍卫自己。
我支持他起诉,支持他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利。
同时,我也要说:
无论你站在哪个立场,都不应该以网络暴力的方式去“伸张正义”。
网络需要争论,但更需要理性和对话。
用举报代替讨论,用谩骂代替说理,用抵制代替批评——
这不是女权,这是暴力!
真正的平等,从来不是通过压迫另一方来实现的。
真正的正义,也从来不是通过网络私刑来伸张的。
所以,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
因为法律说了算,
才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样子!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信息来源均为网络,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澄清或删除。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绿色网络世界!
敢为苍生谏真言,岂因祸福避趋之!
@关注、点赞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