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半辈子,小区终于有了自己的‘名片’!”近日,蒲安北里小区入口处矗立起崭新醒目的门头标识,钢材繁花的仿古设计与“蒲安北里小区”六个立体大字鲜明醒目,引得往来居民驻足拍照。这个困扰居民多年的“身份缺失”问题,在街道与社区的联动下,化作一项暖心的民生工程。
![]()
四十载“无名”难题
民生诉求终落地
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蒲安北里小区,因历史原因始终未设置正规门头标识。随着城市发展,地处蒲黄榆路西侧、安乐林路北的区位优势愈发显著,但“隐身”在街巷中的小区却让居民屡屡碰壁。“刚上岗的快递小哥找不到入口”“亲友来访总得电话遥控指路”,居民王阿姨的吐槽道出了大家心声。更让居民在意的是,没有醒目的小区标识,总少了一份“归属感”——“就像自己家没有门牌号,说出去都没底气。”
近年来,周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无门头”的短板愈发突出,“给小区装个正规门头”已成为居民最迫切的诉求之一。
“先丰站”解民忧
部门联动破困局
转机便始于“先丰服务岗”民情收集点的设立,网格员在“长丰接待日”中,主动汇总了居民关于“增设门头”的集中诉求,第一时间上报社区党委。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将此列为“先丰站”重点民生项目,迅速上报街道。
![]()
![]()
街道接到诉求后,立即启动部门联动机制:一方面协调施工单位多次现场勘察,结合小区建筑风格设计方案;另一方面通过“长丰接待日”、楼门长群等渠道,多轮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传统元素+现代功能”的设计思路——以钢质框架勾勒中国结式轮廓,辅以繁花纹饰点缀,既保留老小区的古朴韵味,又传递吉祥和睦的寓意。
![]()
![]()
施工期间,社区全程跟进,提前在周边拉线设置安全通道,及时向居民同步施工进度,协调解决施工噪音、材料堆放等问题。原本担心施工影响生活的居民,看到社区的细致安排,纷纷竖起大拇指:“没想到这么顺畅,一点没添麻烦!”
“小门头”承载“大幸福”
如今,长8米、高3.5米的新门头,成了小区最亮眼的“名片”。“以前和别人说住址总要解释半天,现在朋友圈发个门头照片就是最好的定位!”年轻住户小李兴奋地展示手机里的打卡照。82岁的赵大爷坐着电动轮椅来参观:“看着这气派的门头,感觉咱们小区都变年轻了。”
![]()
这份民生诉求的落地,背后是蒲黄榆第三社区党委“党建引领、网格赋能”治理体系的支撑。社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深化“长辛先锋 匠心前行”品牌为契机,构建起“有事找支部—长丰接待日—先丰服务岗”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并以“蒲影讲堂、蒲心先锋、蒲影足迹、格心行动”四项具体工作为抓手,将党建引领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为民生诉求解决打通“快车道”,推动社区治理效能和居民幸福感“双提升”。
![]()
据悉,社区主动将阵地前移,将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在蒲安北里小广场、五巷活动广场、平房区主要巷口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先丰站党员接待岗”,开展“移动接待日”,各支部书记、支委轮流值守,并邀请物业负责人共同现场接访。截至目前累计接待群众500余人次,解决蒲安北里树枝遮光、小区停车、安装智能充电柜、适老化改造、清理楼道堆物堆料、建设集中晾晒区、活动广场增设健身器材、平房区巷道改造、党群活动室升级改造等各类民生诉求60余件次,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社区党委书记崔海燕表示,居民的‘烦心清单’就是我们的‘履职清单’,门头建设只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工程的开端,后续我们将继续依托“先丰站”为民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宜居小区基层建设等项目,让每个诉求都有回音、见实效。
这个秋天,蒲安北里小区门前的树木落下金黄叶片,与古雅的新门头相映成趣。微风拂过,不仅扮靓了小区入口,更让基层治理的温度,悄悄住进了居民心里。
扫码进群看看邻居都在团什么?
■说明:本文由家住丰台编辑发布,转载或摘编须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丰台铁营
■本号法律顾问:北京市恒略律师事务所,咨询微信:jwbei2
======= 丰台人的邻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