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很多人应该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小区楼下、大街小巷都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折扣店。并且不光是一些老牌折扣店,不少互联网巨头与区域商超纷纷押注。像9 月 30 日,阿里盒马 “超盒算 NB” 一天开出 13 家门店,总数直接逼近 330 家,还有京东也开起了大型折扣超市……
而这背后,则是资本市场精准接住了消费者从 “性价比” 向 “质价比” 升级的需求。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精准捕捉到市场变化:2025 年 “性价比” 虽仍居关注榜首,但 “高品质” 关注度增幅更快,消费升级正从 “便宜就行” 转向 “便宜且好”。
![]()
硬折扣超市的走热,恰恰在于完美契合了 “低价不低质” 的核心诉求。像在外卖平台的“快乐猴”折扣超市中,18.9 元的进口冰鲜三文鱼、16.9 元的奥尔良烤鸡常年在售,商品新鲜度与正价商超无异,但价格却便宜了不少。
还有武汉中百集团新开的 51 家硬折扣店,整体降价 20% 却依然保证品质。这种 “砍掉溢价不砍品质” 的逻辑,精准戳中了消费者的共同需求。
![]()
不难看出,如今的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 “将就买”,而是追求 “精准买”,硬折扣正好提供了答案。并且,硬折扣的浪潮不仅席卷线下,在线上同样找到抢进呼应。例如唯品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深耕特卖赛道的线上平台,其核心逻辑与线下硬折扣高度同源 —— 通过供应链、商品结构与运营模式的系统性优化,实现 “品牌正品 + 深度折扣” 的双重保障,成为线上 “质价比” 消费的重要阵地。
在供应链端,唯品会与超46000 家品牌建立直连合作,1000 多名专业买手全球直采,从源头砍掉溢价,从而让利消费者。比如在之前的一场“限时狂秒”活动中,BURBERRY的不少爆款包包都被打到了2折以内,以至于活动刚开不久就直接售罄。
![]()
说到底,硬折扣的崛起,本质是零售行业回归本质的自我革命。通过 “供应链直采 + 精简 SKU + 轻运营” 的组合拳,实现了 “成本减法” 与 “品质加法” 的平衡,从而抓住了 “质价比” 核心。
它既是消费者理性消费的选择,也是零售行业提质增效的必然。当越来越多玩家加入这场 “成本优化竞赛”,一个 “好货好价”的零售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