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闯关东”到“回山东”,东北人的“猫冬”路线为何变了

0
分享至



你可能听说过,早年因为大量东北人选择去海南过冬,海南也被戏称为“东四省”。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东北人不再远赴海南,而是转向山东的沿海城市过冬。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户口登记地在东北三省且常住山东的人口已超过115万人,而同期在海南的仅为约10万人。

从昔日的“闯关东”到越来越火热的“回山东”,这条东北人迁徙新路线的背后,其实藏着气候、情感与生活现实的多重答案。



东北的冬季,是刻在当地人记忆里的凛冽。

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1月平均气温低至-30℃以下,即便稍微偏南些的辽宁沈阳,冬季极端低温也时常跌破-20℃。

漫长的东北冰雪期里,户外行走不到十分钟就能冻透棉鞋,裸露的皮肤会被寒风刺得生疼。

东北冰雪期,食物放在冰箱是冷藏,室外才是冷冻



更严峻的是,低温天气中,心脑血管以及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而对老年人而言,这样的严寒更可谓“生死考验”。

除了健康威胁,冬季还转化为了沉重的生活成本。

东北的取暖季是从每年10月底到次年4月,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供暖费始终是东北家庭开支的“大头”。

以沈阳为例,一个100平方米的住宅,仅集中供暖费一个冬天支出大约是2300至2600元。

东北电地暖,完全隐藏于地板之下,既美观又避免了传统散热器积尘、占用墙面空间等问题



而一些没有集中供暖的家庭,选择自行烧煤取暖,在当前煤炭价格下,一个冬季的总支出可能就超过4000元,负担更为沉重。

更关键是,寒冷的成本压力也影响到东北的产业和就业格局。

由于严寒导致的额外能源和维护成本,使得东北企业在轻工制造等领域的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南方,市场竞争力受到制约。

这些成本最终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即便生产一件纯棉T恤,东北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往往比南方企业也要贵得多。

由于工业生产成本高企,还导致相关依附的服务业(如物流、维修、餐饮)变得萧条,不仅压缩了就业空间,也带来生活服务的诸多不便。

正是一系列严寒带来的不利因素,以及计划经济优势褪去后,东北人多年秉持的“向低成本、多机会地区流动”迁徙逻辑,才直接或间接推动着东北人口外流。

七普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了约1099万人。

七普数据 图片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



这些离开东北的人,有的远渡重洋“洋插队”,有的留在国内寻找机遇。

但不管去哪,东北人离开的表层原因始终是对温暖的向往、对“寒冷成本”的规避,而更深层的诉求,终究是对“更低成本、更好生活”的追求。

于是,无须长途奔波的山东,就成了东北人的最佳选择。

从地域来看,山东与东北隔渤海相望,每日有多个航班与轮渡班次往返,不仅行程短,费用也远低于前往海南。

地理上的便利,或许为这场“暖冬迁徙”打下了基础,但最吸引东北人的,还是那份跨越百年的情感联结。



清末至民国年间,为躲避饥荒与战乱,超过2000万山东人推着独轮车、乘着木船,渡渤海北上“闯关东”。

来到异乡谋生的山东人在陌生黑土地开垦荒地、搭建房屋,也将家乡的饮食习俗、方言腔调、民俗仪式一并带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闯关东人在路上搭起来的窝棚,供他们临时居住



比如东北人钟爱的酸菜汆白肉,就源自山东的腌菜技艺;而东北话里的“波螺”(海螺)、“棒槌”(玉米),也与山东胶东地区的叫法如出一辙。

就连东北各地过年贴春联的讲究、正月十五扭秧歌的热闹,其实也都是从山东带过去的文化印记。

这种深度的文化植入,不仅让东北与山东在百年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也为如今的反向迁徙埋下了伏笔。

时至今日,语言与饮食的相通,让东北人在山东几乎没有异乡感。

山东餐馆常见的地三鲜、锅包肉、烤实蛋,都是东北人从小吃到大的家常味,就连烧烤摊师傅撒料手法,也和东北一模一样。

这种亲切感在东北人聚居的社区更显浓厚。

截至目前,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户籍人口常住山东的总量已超百万,是外省人口在山东人数最多的群体之一。



庞大的东北籍群体,也让山东很多地区形成了多个“东北村”,生活习惯也越来越趋同。

如今,山东各地小区的广场上,东北大秧歌与山东胶州秧歌能同台表演;棋牌室里,东北麻将的规则也被延续到了牌桌。

就连社区组织的中秋晚会,节目单里既有东北的二人转,也有山东的吕剧,这种文化交融的热闹,更让移居至此的东北人少了几分身处异地的孤独感。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各地还主动唤醒这份历史记忆,让情感联结更有温度。

比如烟台蓬莱区每年都会举办“闯关东后代寻根节”,通过设置族谱展示、民俗体验等环节,2024年就有超过3000名东北人专程来此寻根。

龙口市博物馆还通过老物件、影像资料,还原当年祖辈“闯关东”迁徙的历程,吸引了不少东北老人携家带口前来参观。

这种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让东北人在山东不仅找到了温暖的居所,更找到了文化的根脉。

山东威海,被称为东北人的“第二故乡”



就像一位来自东北的文化学者说:“在海南过冬,总觉得是‘暂住’。可在山东过冬,听着熟悉的话、吃着顺口的菜,觉得是回家了”。

正是这份跨越百年的血脉与乡愁,让山东超越了单纯的“过冬目的地”,成为东北人情感寄托的“第二故乡”。

可在情感之外,真正吸引东北人留下来的,还是气候与生活环境的高度适配。



虽然相比海南,山东的冬季还算不上温暖,但由于自身暖温带季风气候,全省平均气温最冷也只有-1℃至-4℃,相比东北动辄-20℃以下的极寒,已是天壤之别。

还有山东全域普及集中供暖,室内温度基本稳定在20℃左右,既保留了东北人熟悉的“暖屋体验”,又避免了南方湿冷的“魔法攻击”。

而且,山东取暖季要比东北短2-3个月,取暖成本也相对较低。

比如东北人居住最多的龙口,2024年供暖费为23元/平方米,比沈阳低3元/平方米,租住当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一个冬天就能省下数百元取暖费。

图片来源:《漫长的季节》



还有令东北人最为羡慕的空气环境。

因为靠海,山东威海、烟台空气质量全年优良率超90%,对东北人常见的呼吸道敏感问题格外友好。

特别是龙口还具有“靠海不潮”的独特气候,冬季湿度约50%,衣物一晚即干。

这种“温暖不潮、干爽宜居”的环境,让东北人既能避寒,又能享受更高品质的冬日生活,自然结伴而来。

龙口金滩碧海,风和浪柔 图片来源:好客山东



如果说情感与气候的契合,可能只是东北人来山东过冬的“备选答案”,那么亲民的生活成本与完善的服务体系,则让这份选择从“备选”变成“必选”。

对东北退休老人而言,山东凭借房价、物价与配套服务的均衡优势,真正实现了“留得住、过得好”的良好旅居体验。

在最重要的住房成本上,相比海南三亚动辄每平米数万元的高价,山东一些地区的房价就便宜得多。

还是以龙口为例,2024年当地新房均价不足7000元/平方米,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室,总价大约59万元;二手房中,某些房龄5年以内的次新房,均价甚至低至3000-4000元/平方米。

这意味着,如果东北老人卖掉老家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凭借变现所得资金,完全有能力在龙口购置一套甚至两套住宅,剩余资金还能让自己舒舒服服地生活下去。

不仅房价“接地气”,山东各地的物价也很实惠。

龙口的早市,3元就能买到一碗撒满香菜、榨菜的豆腐脑,搭配1.5元一个的肉包子,5元钱就能搞定一顿丰盛早餐;威海的菜市场里,新鲜海蛎子10元钱能买一盆,鲅鱼、带鱼等海鲜价格也比东北内陆城市要低得多。

即便青岛、烟台这样的地级市,餐饮消费也同样亲民。

路边饭馆的套餐,一荤两素搭配主食不到20元;街边烧烤摊50元就能点上一把烤串、一份拌菜,三五好友围坐聊天,与东北老家的生活场景别无二致。

热闹的山东大集 图片来源:小红书@吨吨爱自由



除了生活成本优势,山东相对完善的医疗配套,也打消了东北人异地过冬的顾虑。

山东目前正加速完善医养结合体系,让来此过冬的东北老人多了一份医疗保障;而随着医保异地结算“一卡通行”政策落地,东北人到时看病也只需带社保卡就能直接报销。

更贴心的是,山东各地拥有资源丰富的A级景区和景点,能爬山也能下海,让东北人在此过冬不再是单纯地“避寒”,而是一场充满烟火气与诗意的旅居体验。

或许对于移居至此的东北人来说,山东还有很多不便之处,但是从气候的高度适配到文化的深度共鸣,从安心的生活成本到完善的配套保障,这场跨越渤海的迁徙,也让其悄悄实现了“归家”般的圆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击败德米纳尔,辛纳连续三年打进ATP年终总决赛决赛

2-0击败德米纳尔,辛纳连续三年打进ATP年终总决赛决赛

懂球帝
2025-11-16 00:14:21
唐嫣与罗晋最新消息

唐嫣与罗晋最新消息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16 01:44:34
家里托关系找的工作有多抽象?网友:真离谱,这是什么家人

家里托关系找的工作有多抽象?网友:真离谱,这是什么家人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4 00:10:03
王楚钦讲樊振东赢球原因,刘国梁WTT该脸红!央视解说被吐槽

王楚钦讲樊振东赢球原因,刘国梁WTT该脸红!央视解说被吐槽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5-11-15 15:17:40
一夜负债200亿?电动车巨头轰然倒塌:终于活成了贾跃亭信徒

一夜负债200亿?电动车巨头轰然倒塌:终于活成了贾跃亭信徒

奇思妙想生活家
2025-11-16 01:50:39
山西血案死者妹妹双标发引众怒!自私刻进骨子里,网友:脸都不要

山西血案死者妹妹双标发引众怒!自私刻进骨子里,网友:脸都不要

三农老历
2025-11-15 03:17:52
热点丨刚刚,关税大消息!降至15%

热点丨刚刚,关税大消息!降至15%

钱眼
2025-11-15 19:13:54
广东女篮全运强势夺冠,湛江籍小将亮眼,7人来自广东无人查户籍

广东女篮全运强势夺冠,湛江籍小将亮眼,7人来自广东无人查户籍

越岭寻踪
2025-11-16 00:26:45
悲催!嘉兴一母亲哭诉:25岁女儿留学而归,执意嫁给大20岁的男人

悲催!嘉兴一母亲哭诉:25岁女儿留学而归,执意嫁给大20岁的男人

火山诗话
2025-11-13 06:47:04
特斯拉:FSD驾驶经验远超任何人类驾驶员

特斯拉:FSD驾驶经验远超任何人类驾驶员

界面新闻
2025-11-15 07:15:27
台湾神秘队伍出击,扬言要铲除“台独”分子,这个组织到底是谁?

台湾神秘队伍出击,扬言要铲除“台独”分子,这个组织到底是谁?

小莜读史
2025-11-14 21:43:13
缅北女魔头魏榕:建立血牛库,别墅藏帅哥,不听话就赏“肉灵芝”

缅北女魔头魏榕:建立血牛库,别墅藏帅哥,不听话就赏“肉灵芝”

刀刃故事
2024-10-08 23:39:48
金一南曾发表观点:如果战争来了,一大批“办公室将军”将被淘汰

金一南曾发表观点:如果战争来了,一大批“办公室将军”将被淘汰

文史旺旺旺
2025-11-13 21:42:07
如果有人问:你觉得美国好,你为什么不去美国?怎么回答比较好?

如果有人问:你觉得美国好,你为什么不去美国?怎么回答比较好?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11-15 09:03:25
山西狗咬人反杀事件最新后续来了

山西狗咬人反杀事件最新后续来了

大张的自留地
2025-11-15 08:32:00
八十年代影坛“12朵金花”现状,有人无子无孙,有人一生只爱一人

八十年代影坛“12朵金花”现状,有人无子无孙,有人一生只爱一人

乡野小珥
2025-11-16 00:22:44
爆冷韩国!中国男足扬眉吐气升榜首,熊猫杯全乱了,韩媒集体破防

爆冷韩国!中国男足扬眉吐气升榜首,熊猫杯全乱了,韩媒集体破防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16 01:19:28
000695,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股价大涨超30%!

000695,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股价大涨超30%!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5 22:30:12
回顾四川女教师与黑人视频被流出:如此恶性传播,坑害了多少人?

回顾四川女教师与黑人视频被流出:如此恶性传播,坑害了多少人?

就一点
2025-10-11 10:42:22
00后沪漂女孩发文:将永远维护上海人!

00后沪漂女孩发文:将永远维护上海人!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19:44:16
2025-11-16 03:28:49
城市研究室 incentive-icons
城市研究室
探索城市的力量
175文章数 1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数码
房产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她的笔下女子如此动人,晚年却名声扫地!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数码要闻

华为Mate 80全系支持3D人脸识别,同期还有高端“二合一平板电脑”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