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你这个白眼狼!”
![]()
25岁的陈昌雨,只因拒绝领取杀母生父的骨灰,并说扔了吧,便被推上家族审判台。
母亲疼到整晚睡不着,父亲还在外面喝酒赌博,换成是你,面对这样的父亲,会去领那盒骨灰吗?
![]()
痛苦记忆刻入骨髓
陈昌雨的选择,其实是在两件遗物之间做出的抉择,一件是父亲的骨灰,另一件是母亲的遗像。
那捧骨灰象征着一段早已被暴力腐蚀、只剩空壳的血缘关系,在他的记忆里,父亲这个词从来不与温暖和依靠挂钩,而是与冰冷的水烟筒、横飞的啤酒瓶碎片紧紧相连。
![]()
陈昌雨的父亲在杀害自己的母亲之前,就曾因抢劫和藏赃两次入狱,陈昌雨7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出狱,他以为是家庭希望的开始,却没想到是恐惧的降临。
这份恐惧真实,以至于在2015年,当13岁的陈昌雨得知父亲即将再次出狱时,竟选择了喝下农药,试图用死亡来逃避即将到来的团聚。
![]()
是母亲发现了他,疯了一样把他送到医院洗胃,才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父亲的人性,早已在长久的暴戾中泯灭,2021年3月14日,只因一些家庭琐事,他将汽油泼向妻子并点燃。
之后他反锁房门,隔绝了妻子最后的生路,并对前来救援的邻居谎称是做饭引发的意外。
![]()
在妻子全身55%烧伤、躺在ICU里生死未卜时,他想的不是筹钱救治,而是偷偷转移家产。
他甚至对着要求他支付医药费的亲戚吼道:凭什么给快死的人花钱?
这样的一个人留下的骨灰,除了罪恶的余烬,还能是什么?
![]()
而母亲的遗像,背后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那里面藏着母亲独自一人种菜卖菜,艰难抚养他长大的岁月。
有家里仅有的一个鸡蛋,永远会出现在陈昌雨碗里的温柔,还有在他被欺负后,母亲抱着他跑十几里山路去医院的焦急背影。
![]()
遗像也定格了母子俩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2020年底陈昌雨把母亲接到广东生活了半年,他们一起逛夜市,吃母亲爱吃的腊肉,计划着攒钱买个小房子。
母亲穿着他买的新棉袄,满足地感叹:广东的风,闻着都比家里暖。
可这份幸福如此短暂,父亲用威胁自己外公外婆的方式,逼迫她为了保护家人而返回老家,最终走向了死亡。
![]()
母亲临终前声音沙哑,被厚厚的纱布包裹,担心的依然是儿子的安危,她叮嘱儿子:好好过日子,别告他。
领取骨灰意味着对那份罪恶的默认与和解,而守护母亲的遗像,则意味着必须与罪恶彻底切割,陈昌雨的不孝,恰恰是为了守护母亲记忆的纯洁。
![]()
家族的脸面和人民的尊严
陈昌雨的抗争,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针对凶手一人,他的战场有两个,一个在法庭之上,另一个,则在家乡的舆论场里,对手是将暴力内化为家事的集体观念。
在亲族眼中,最重要的是家丑不可外扬,叔叔们最初劝他和解,一边许诺给他找份好工作,一边又威胁他这样闹下去,以后没有姑娘敢嫁给陈昌雨!
![]()
亲戚的逻辑里,陈家的脸面远比一个外人的公道更重要。
奶奶的哭诉更是赤裸裸地揭示了这种价值排序:他再浑也是你爸,是陈家的根!
在这位老人心里,家族的延续压倒了儿子的罪行,更压倒了儿媳的生命。
![]()
这种观念并非一日形成,多年来每当母亲遭受毒打,亲戚们的态度总是那句家务事,管不了。
这种长久的漠视,其实就是一种默许,为最终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而陈昌雨则是在孤身一人对抗这种盘根错节的宗族逻辑,他依然坚定认为父亲是凶手,就该偿命。
![]()
他用最朴素的正义观,强行将一桩家事,拉到了公义的审判席上。
陈昌雨的战场是孤独的,为了给母亲凑医药费,他曾在ICU外跪地借了七万多元,为了推动案件,他一边在工地上扛钢筋汗流浃背,一边在深夜整理申诉材料。
他曾在法院的走廊里,就着凉水啃冷馒头。
![]()
当旧邻居劝他人死不能复生,差不多就行了,陈昌雨只是默默拿出手机,给他们看母亲被烧伤后的照片。
陈昌雨要的不是差不多,他要的是一个只对得起母亲的交代。
在这场漫长的战役里,陈昌雨唯一的精神支柱,是母亲那个再也不会回复的微信账号,他像往常一样,持续不断地发着消息,汇报案件的进展,分享生活的点滴。
![]()
这单向的倾诉,是他获取力量的唯一方式。
一捧灰和一份正义
社会和家族期望陈昌雨履行的,是一种基于仪式的孝道,为杀害母亲的凶手处理后事,供奉他的骨灰,这是一种只承认血缘、不问是非对错的、盲目的传统枷锁。
![]()
而陈昌雨用长达四年的行动,彻底解构了这种陈腐的观念,重塑了一种属于他自己的孝道,一种以行动为核心、以兑现承诺为目的的、真正属于母亲的孝。
他曾拼尽全力将母亲接到广东,给了她生命中最后一段安宁和快乐的日子。
他甚至违背了母亲别告他的遗言,在病床前录下了母亲亲口陈述事发经过的视频,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让凶手伏法,才是对母亲最高的守护,是防止悲剧重演的唯一方式。
![]()
行动之三是追责,在那漫长的1413天里,他的汗水洒在工地上,脚步奔波在法院间,他用自己的坚持,一步步将凶手送上了审判台,直至最高法的死刑核准。
行动之四是纪念,他的祭奠不在于香火和叩拜,而是在深夜里,为母亲的遗像摆上一盘她爱吃的糖糕。
是煮一碗她常做的青菜面,想象着她还在身边,是在江边买两串糖葫芦,一串给自己,一串留给天上的妈妈。
![]()
他的孝不是为了供奉一捧代表着罪恶与终结的冰冷骨灰,而是用一场彻底的正义,为母亲屈辱痛苦的一生,画上一个干净、告慰的句号。
结语
直到现在,老家亲戚还在议论陈昌雨的绝情,却没人提当年他父亲是怎么对病妻、怎么毁了家的。
![]()
那么大家认为,孩子选择不领骨灰,到底是白眼狼,还是被伤透后的无奈?
或许我们该少点对别人的指责,多想想什么样的亲情才值得被珍惜?
参考资料:
人民资讯《云南男子控诉父亲放火烧死母亲 当事人:父亲出狱后才知“爸爸很可怕” 母亲为了自己才没离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