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博弈白热化,美国财长贝森特竟打出“留学生牌”:威胁驱逐数十万中国学子,以此逼迫中方让步。
仅无法解决美国产业链的技术短板,反而暴露出华盛顿手中底牌已所剩无几,更是一次自毁长城的昏招。
![]()
人质救不了产业链
华盛顿的高官们最近似乎有点精神错乱,尤其是美国财长贝森特。
在当地时间10月13日接受福克斯财经频道的一次采访时,他可以说是彻底“破防”了,直接对着镜头放出狠话。
他说,如果中国不撤销对稀土的出口管制,美国手里有的是“简单粗暴的反制措施”,其中最炸裂的一条,就是可能把在美国的数十万中国留学生全部驱逐或遣返。
![]()
这番言论,听起来像是在极限施压,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更像是一场无可奈何的政治表演。
当手中的牌越来越少时,有人就开始想掀桌子了。
而这张看似威力巨大的“留学生牌”,恰恰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工具箱的枯竭,以及挥之不去的战略焦虑。
![]()
贝森特这招棋,最大的问题在于打错了地方。
他真正想解决的是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卡脖子”困境,结果却把枪口对准了留学生,这完全是南辕北辙。
美国的痛点很清晰,不是学生太多,而是技术不够。
![]()
虽然本土有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但光有矿石没用,美国严重缺乏成熟的稀土分离与提纯技术。
反观中国,早已将稀土精炼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这道技术壁垒,不是美国短期内能轻易翻越的。
![]()
现在问题来了,就算华盛顿真的狠下心,把如今在美的约27.7万中国留学生全部送上飞机,难道就能凭空变出稀土精炼工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种用教育和人才领域的胁迫,去弥补关键产业链技术短板的逻辑,本身就是荒谬的。
![]()
这也恰恰说明,在稀土这个核心战场上,美国已经拿不出什么更精准、更有效的经济或技术反制手段了。
为了壮大声势,贝森特还提到了软件、矿产、金融服务等领域,试图营造一个“制裁套餐”的假象,但核心依旧是空洞的。
![]()
这把刀先割伤自己
更有意思的是,这张“留学生牌”即便打出去,也是一把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双刃剑,甚至可能没伤到对手,先把自己给捅得不轻。
首先是经济和科研上的“自残”。这些年来,中国留学生早已成为美国高校重要的收入来源,被形容为“衣食父母”和“现金奶牛”。
![]()
在2019年,这个数字曾一度高达37万人。即便现在回落到27.7万,他们依然是许多高校财政的重要支柱。
一旦失去这批能支付全额学费的生源,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将面临直接的财政“失血”。
![]()
更重要的是,这批高素质人才也是美国科技研发领域中坚力量的重要补充,把他们赶走,无异于冲击自己的人才库和科技创新根基,甚至还会连带影响到与这些留学生家庭相关的庞大消费市场。
![]()
其次,这番威胁也暴露了美国高层内部立场的巨大撕裂,堪称一场“精神分裂”。
就在贝森特放话前大约一个月,也就是9月上旬,总统特朗普还在为给60万中国学生发放签证而辩护,他认为拒绝接收他国优秀学生是“对一个国家的侮辱”。
![]()
再往前看,今年5月,国务卿鲁比奥又曾高调宣布,要“积极撤销”那些与中国政党机构有关联或学习关键技术领域的学生签证。
这种前后矛盾、左右摇摆的表态,让外界看清了华盛顿决策层的混乱。
一个连内部都无法统一口径的威胁,其可信度又能有多高?
![]()
就连威胁发出者贝森特自己,也显得底气不足。
他一边叫嚣着“简单粗暴”,一边又给自己找台阶下,很快就软化了态度,承认“100%的关税惩罚其实不一定要发生”,并表示对局势能够和缓“持乐观态度”。
这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更像是一种“表面威胁,语气求和”的姿态。
![]()
谁掌握了博弈规则
“留学生牌”的碰壁,实际上象征着一种旧有大国博弈逻辑的失效。在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权力天平的砝码正在悄然改变。
面对美国的施压,中国的应对显得从容且精准。中方的反制并非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打出了一套基于自身产业链优势的“组合拳”。
![]()
除了稀土出口管制这张王牌,此前还包括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对悬挂美国旗帜的船舶加征特别港务费用等措施。
这一系列精准打击,已经让美国方面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中国的策略很明确: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格局中,自身的优势可以被灵活地转化为战略杠杆。
![]()
在外交层面,中方的立场也非常坚定明确。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掷地有声: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这番表态几乎是把底牌亮了出来,不给对方留任何幻想空间。
![]()
这场博弈清晰地揭示了一个新的国际现实:传统的制裁大棒,对于中国这样体量和深度的国家,已经越来越不奏效。
美国曾试图拉拢欧盟、印度等所谓的“民主阵营盟友”共同施压,但因各方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效果始终存疑。
![]()
最终,拥有产业链核心环节优势的国家,才拥有了定义议题和重塑规则的最终发言权。
中国看似在防守,实则步步为营,掌握了博弈的主动权。而美国看似咄咄逼人,实则屡屡陷入被动,颇有强弩之末的意味。
![]()
结语
贝森特财长那次近乎失态的“破防”,和他那张打不出去的“留学生牌”,绝不仅仅是一次外交口水战的插曲。
它更像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清晰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转折。
那个依赖传统霸权思维、动辄极限施压的时代正在远去。
![]()
在一个万物互联、产业链深度捆绑的世界里,任何试图单方面“掀桌子”的行为,最终伤害的,往往是那个最先动手的莽撞者。
稀土之战或许只是个开始,谁能掌握关键产业链,谁就能在21世纪的大国博弈中笑到最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