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外婆的歌谣不胜枚举,无论是记述与外婆的点滴故事,还是抒发对外婆的感念之情,外婆的爱是亲情里的特别存在,厨子和戏子乐队新专辑《呼!》正有这样一首歌唱外婆的歌——一曲《兰英》是主唱童子文对外婆的深情怀念。
厨子和戏子正在进行“呼!”新专辑全国巡演,将音乐里的豪情万丈播撒到大江南北。而铿锵过后,我们来品味音乐里那些细腻的情感,借童子文的讲述,来听听兰英的故事。
采写:麻乐
(以下内容根据童子文口述整理)
兰英的故事
小时候婆婆管我比较多,所以跟她感情比较深。她的身体不是特别好,在前几年去世。去世之后我就想写一首关于她的歌,每个人都会有这种至亲,跟你情感寄托特别重的那样的一个人物离别之后,你想去抒发情绪,但又哭不出来。
婆婆对我而言,是一个丰满的人物,也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物,可能她在的时候,我没想要尝试做太多的改变,但只有人离去或者再去思念她的时候,你才会深挖这个人。
我从小就是她带着我睡,婆婆就唱《王二小》哄我睡觉:“牛儿还在山坡吃~草~”都是非常传统的歌曲,要么是《茉莉花》,长辈们不太会流行歌,唱的都是这些。
再长大一点上小学时,中午我都是自己回婆婆家吃饭。婆婆不是南京人,是山东人,她经常吃煎饼,而且不上桌吃饭。她是蛮传统的一个女性,会把东西都做好了让大家先吃,吃完了她再吃,就好像是习惯这样。
后来我再长大一点,就会喊她一起吃饭。有时候她坐下来吃,但吃得也不多,因为她有心脏病,九几年做了心脏手术,可能当时技术不那么成熟,导致2010年前后,她的身体有了水肿。她有三年没躺下来睡过觉,因为肚子越来越肿胀,她一直坐着睡觉,我还给她买了好几个颈枕。
![]()
她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南京,可能小时候从山东过来,就再没离开过南京这个地方,甚至都没离开过我们家的那片大厂区,生活的范围是非常小的。
婆婆身体受到的痛苦比较多,但是她的心灵非常富足,她信观音菩萨,还会做“香功”,每天去她家旁边的小公园里,打开一个柜子,跟几个老头老太太、爷爷奶奶们一起放音乐,做一个像广播体操一样的运动。她的生活就是这样,很简单。
她离开了以后,我妈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她的好几本小日记。外公去世得比较早,外公走了以后,她就一个人。我妈在婆婆家门口开了一个裁缝店,偶尔上楼陪我婆婆,直到婆婆走了以后,才看到她几个小本子里写的那些日记。
她文化水平估计也就小学,字也写不太全,但是看到那些字以后,你就会觉得这个人的一生是非常简单的。她的日记会写我回去给她带了200块钱红包,她很高兴;她还会写:今天我想你了……就是说我外公的文字,你会觉得这个人虽然可能是70多岁,但她还是会有自己喜欢的人,还是会有烦恼,还是会有痛苦,但是她的心态特别好,你看到她永远都觉得她是一个很厉害的小老太太。
她写很多关于家里的事,比如说她的女儿,或者家里的矛盾,谁和谁之间有些小矛盾,也会写今天谁谁来看她,会写谁跟她说谁谁不好,她觉得其实没必要等等。
![]()
以前爱看看电视,还能下楼,病情最严重的两年,她坐着睡觉也没法下楼去做她的广播体操了,那个“香功”对她而言可能是之前生活里唯一比较重要的乐趣,做做操的时候,她可以和周围的同伴聊聊天,那是她的一个小的社交活动,后来她脱离了社交,最多也就是在阳台晒太阳,在小小的阳台上晒衣服。
你能想象,在六七十平方里,过一个人的生活,每天吃的可能也不是特别好,也没有事情做,甚至连躺平睡觉都不行。她最后一次躺平睡觉,是在走之前,我妈帮她洗了个澡,她觉得挺舒服的,躺下来后,人就走了。
婆婆对我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几十亿人里面,她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百姓,不能再普通的一个普通人,只是她的身上有太多我们现在丢失或者遗忘的老一辈的那种纯粹、对一件事情的相信。她会叫你没事来拜拜观音菩萨,家里有个蒲团,你就跪上去,然后给你吃点什么贡果,她会放很多苹果,那个时候我和我哥两个人读同一个小学,她把苹果一人洗一个,叫我们走在路上吃,她会希望这个世间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她在没有人关注她的时候,也会向这个世界写明自己的善意。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