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科技飞速发展并深刻重塑社会的这个时代里,作为与科技创新处于同等地位的科学普及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作者 | 鞠强
2024年12月25日,经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施行,其中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此前,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为全国科普日。从“科普日”到“科普月”,背后是我国科普工作从集中性宣传向常态化服务的历史性转变,彰显着科普事业法治化、社会化、全民化的新格局。
今年9月,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科普月,各地掀起了一阵科普热潮,一幅全民参与科学的图景呈现在我们面前。科普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展板与手册,而是通过科普夜市、地铁打卡、科学嘉年华等多种创新形式,让科学更有“烟火气”、更加“接地气”,成为可触可感的生活日常。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里,各地开展的科普活动聚焦不同群体需求,实现科普服务的“精准滴灌”。青少年是科普的重点对象,更是科学未来的希望,各地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等前沿科技为切入点,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在“银发社会”,面向老年人的科普工作受到更多关注,各地围绕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生命健康、数字生活等话题开展科普活动,使参与其中的老年人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建设农业强国、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科普月期间,全国各地的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将科普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全国科普月的设立,不仅是科普活动的升级扩容,更是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从立法保障到全民参与,从高端科研资源开放到基层科普服务下沉,全国科普月构建了一个立体化、沉浸式、可持续的全民科普新生态,推动科普事业实现跃升。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一场精神的启蒙——让公众在参与中感受科学之美,在体验中理解科技之用。
这场全民参与的科普盛宴,正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筑牢坚实的社会基础,全国科普月点亮的科学之光将照亮中华民族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
![]()
Read the new issue of the magazine first
![]()
栏目·科学探奇
![]()
水晶兰不仅不会给真菌提供什么碳源营养,它们还会从中拦截,将真菌从树木身上获取到的碳源据为己有,这就像是强盗直接在商队路上拦截货物。
栏目·真相
![]()
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种“成功人士少睡论”,但神经科学证据表明,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种“少睡高效”状态实则是一种生理假象。
栏目·聚焦
![]()
科学教育是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高质量推进科学教育工作,是社会各界的核心议题之一。
栏目·万象
![]()
一批沉睡已久的老化石,正在新技术的“唤醒”下层层揭开生命演化的神秘面纱。
-点击 阅读更多科学家的故事-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学背后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