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56岁的王阿姨听老姐妹说网上买药便宜,想起自己常吃的降压药药店卖35元一盒,某电商平台“双12”活动价仅12.8元还包邮,便心动下单3盒。
收到药后,她发现网上买的药盒是软塑料,字体模糊、批号不清,与药店硬纸板材质的药盒差异明显。但想着便宜,她还是按医嘱服用。
一周后,王阿姨出现头晕、心慌症状,做饭时差点晕倒。女儿带她去医院,医生检查发现其血压波动极大,追问用药史后,指出药可能有问题,正规降压药不会致血压骤降。
王阿姨联系平台退货被拒,向药监局投诉后,经检测这批药是淀粉加廉价成分的假药,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脑梗。
一、网上药品便宜的3个现实原因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2023年线上药品销售额突破3000亿元,这一庞大的市场背后,是消费者对便捷购药需求的集中体现。然而,其中30%的消费者曾因价格差异怀疑药品质量,这种疑虑并非空穴来风。
毕竟,当同一款药在线下药店卖几十元,而网上却只要十几元甚至更低时,任谁都会心生警惕。但我们必须明确:低价≠假药,价格差异背后,实则是运营模式、渠道逻辑和消费心理的复杂博弈。
 ![]()
1. 成本结构差异
实体药店的成本构成中,房租往往是“大头”,占比高达30%-40%。以北京某连锁药店为例,一家50平方米的门店,月租金就要2万元,再加上装修、设备、药师工资等开支,单盒药的售价必须覆盖这些成本,才能保证不亏本。
而电商平台则彻底摆脱了实体店面的束缚,通过“仓库直发+自动化分拣”的模式,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比如某品牌感冒药,在线下药店卖25元一盒,到了线上却只需15元。这省下的10元,正是房租和人力成本的直接体现。
但省钱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部分小网店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可能会在药品储存上“偷工减料”。比如需冷藏的胰岛素,若被常温运输,高温会导致蛋白变性,注射后不仅无效,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因此,选择网店时,一定要确认其是否具备冷藏运输能力。
2. 渠道扁平化
传统药品流通,要经过“厂家-省级代理-市级分销-药店”四级环节,每级都要加价10%-15%。以一盒进价10元的药为例,经过层层加价后,到消费者手中可能就要20元了。
电商平台则通过“厂家直供”或“区域集采”的方式,直接跳过了代理商和分销商,大大缩短了流通链条。比如阿里健康与某药企合作,跳过代理商后,同款药的价格直降40%,消费者自然能享受到实惠。
但渠道扁平化并不意味着风险消失。部分网店可能并未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却仍在销售来源不明的“水货”(如境外未获批药品)或临期药。这些药品的质量无法保证,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往往难以维权。
3. 促销策略与信息差
线上平台为了吸引流量,常常会推出“满减”“秒杀”“新人券”等促销手段,制造出一种“不买就亏”的低价幻觉。比如某网店将原价50元的维生素C片,标为“原价100元,现价30元”,利用信息差诱导消费者下单。
相比之下,实体店的价格透明度较低,消费者很难进行比价。而线上则可以通过“历史价格查询”工具(如“慢慢买”)轻松识破虚高定价的套路。
但促销的背后,也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风险。部分商家为了清库存或牟取暴利,会以“9.9元包邮”的价格销售过期药,或者夸大药品功效(如宣称“降压药可根治高血压”),误导消费者。这些行为不仅违法,更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二、这3类药,千万别在网上买!
1. 冷藏药品
胰岛素、生物制剂等需2-8℃冷藏的药品,对运输条件要求极高。若网店未使用冷链运输,高温会导致蛋白变性,注射后可能引发过敏或无效。因此,选择这类药品时,一定要选择有“冷链配送”标识的店铺,并在收货时检查冰袋是否融化。
2. 精神类药品
安眠药、抗抑郁药等第二类精神药品,网售违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23年,就有某网店因非法销售“艾司唑仑片”被查,负责人获刑3年。因此,这类药品必须凭医生处方在实体药店购买,并留存处方备查。
3. 注射剂类药品
抗生素针剂、疫苗等需严格无菌操作的药品,若消费者自行注射,可能引发局部感染或全身性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因此,这类药品建议到医院或正规诊所使用,切勿自行操作。
 ![]()
五、实用指南:4步避开网上买药陷阱
查资质:网店需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可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
看评价:重点看“是否有效”“有无副作用”,而非单纯好评率(部分商家刷好评)。
比价格:用“历史价格查询”工具对比,警惕“原价虚高、现价暴跌”的套路。
慎购低价: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药品(如市场价100元,网上卖20元)可能有问题,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