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湖南站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馆长魏崇,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省内相关高校代表及嘉宾出席活动。启动仪式由湖南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贺美华主持。
![]()
△活动现场。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向才平在致辞中表示湖南始终以“守护文明火种”的使命感推进古籍保护,从“普查摸家底”到“修复传技艺”,从“展览讲故事”到“课程育新人”,从“出版化千百”到“文化融科技”,多维度推动湖南省古籍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他提出新时代青年要做古籍的“倾听者”“守护者”“传承者”,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火炬手”。
![]()
△专题讲座。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萨仁高娃在致辞中指出“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高校协同育人的创新之举,更是回应时代需求、培养文化传承生力军的关键一步,活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在全国各省份的百余所高校成功举办。同时,她充分肯定了湖南省在古籍普查登记、修复技艺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借助湖南站活动吸纳更多高等院校师生参与古籍保护事业,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
△高校学子了解活动情况。
随后,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共同启动“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湖南站活动。
启动仪式结束后,魏崇以“《永乐大典》历劫百年:古籍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为题作了首场专题讲座,他生动讲述了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之一——《永乐大典》从历经战火、流散重聚的百年沧桑,到如今通过专业修复与数字活化重现光彩的再获新生。这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精彩讲座,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古籍的“重生”,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明根脉的执着守护。
活动现场,“匠心湘传——湖南图书馆传统非遗技艺体验”“数字新生——古籍数字化体验”活动,以及“千年弦歌——中国书院历史陈列展”“湖南图书馆珍贵版本古籍展”同步开展,青年学子们可以通过多元方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悉,湖南站活动将陆续走进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古籍保护的行列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通讯员邓菁岚 王芳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