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部都会区:香港的破局之路?

0
分享至






若把香港比作一张照片

焦点多半凝聚于南隅

维港的璀璨

铜锣湾的人潮

中环的摩登

构成了人们心中“东方之珠”的全部想象

香港金融商务区,请横屏观看(图源@摄图网)▼



可镜头一旦往北推

穿过吐露港、越过新界,画面就变了

农地连片,村落低矮

节奏慢得格格不入

香港北部依旧是一幅农田和村落构成的水乡景象,请横屏欣赏(图源@天地图)▼



香港“南热北冷”的格局,是几十年来土地政策和产业布局共同塑造的结果。大家都说香港“地少人多”,但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有地用不了”。

北部大片土地,要么是农地,要么被锁在规划图里,要么靠近边界迟迟未动。于是南边越挤越贵,年轻人拼命打工却还是买不起房,北边却静得像被时间遗忘。

其实,香港早就尝试过“向北走”。上世纪七十年代搞“新市镇计划”,建起了沙田、屯门、天水围,把人口从九龙、港岛疏散出去。那时确实缓了一口气,但问题很快浮现——新市镇有“住”,却没“业”。白天几十万人挤地铁去南部上班,晚上再挤回来,北部成了典型的“睡城”。房子建了,生活却没变好,南北差距反而更大。

深圳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示意图(制图@探客纪/李北平)▼



这一老路,让南边越来越贵、北边越来越荒。

如今,九龙和港岛几乎被开发到极限,地价、楼价一波高过一波,社会焦虑也越积越深。人们再次望向北方,但那片地早已不是空白——农地、村落、原居民地权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加上长期缺乏整体规划,北部一直停在“想动又动不了”的状态。

香港密集的城市楼房(图源@摄图网)▼



直到2021年,被动的态势才真正松动。

那一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北部都会区,要让北边从“后花园”变成“主战场”。

两年后,《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出台,方向、节奏、目标都定了。再到2025年,北都发展委员会成立,专职统筹土地、交通和产业发展——至此,香港为挺进北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与效率。。

那么这块地,到底有多大?——大到足以改写香港的版图。

北部都会区横跨元朗区和北区,从天水围、元朗新市镇一路延伸到粉岭、上水,足足有300平方公里,占全港三分之一。换句话说,九龙加上香港岛的面积,也就这么大。这不是边角料,而是一整块足以与传统核心区分庭抗礼的空间。

北部都会区位置图(图源@视频截图)▼



按照规划,未来的北部都会区将容纳大约250万人,提供50万个工作岗位。它不只是一个“新区”,更像是一座从零开始打造的国际创科都会。

250万人是什么概念?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港总人口大约是750万人,也就是说,未来每三位香港人里,就有一位生活在北部。那不再是郊区的概念,而是另一座“香港”的雏形——有人上班、有人安家、有学校、有公园,也有新的故事开始。

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直言——北都将是未来10到20年香港土地和房屋供应的最大来源。预计未来十年,政府会提供约3000公顷熟地,其中一半来自北都,可建21万个住宅单位,占全港供应近一半。而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提供房子,更提供空间——给科技、创新、产业留下腾挪的余地。

也就是说,北部都会区通过“双城三圈”的布局,和深圳这位“邻居”紧密牵手,把创新科技、专业服务和跨境合作都聚到一块儿。这就好比香港多了一个强大的引擎,既能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也能让整个经济结构焕然一新。

北部都会区与深圳位置图(图源@视频截图)▼



从地图上看,北都的优势确实难以忽视。

它几乎贴着深圳,和福田、罗湖只隔一条深圳河,跟南山隔着深圳湾相望。有人笑说,住在北区去深圳上班,比去港岛还快。

也正因为这地理位置,北都不只是块地,更像一把钥匙——能不能接上大湾区的快车,就看这把钥匙能不能灵活地转动了。

深圳河(图源@摄图网)▼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5年的《施政报告》里表示: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具有非常大的潜质,现在是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

一句话,把香港未来十年的财富密码点了出来。

于是,有人说北都是香港的“最后底牌”;也有人觉得它更像一座桥,连着深圳也连着香港的未来。

到底是其中一种,还是两者都是,也许要交给时间去验证。但至少有一点很清楚——香港不能再把希望全压在南边那点寸土上了。

而这次的北都,如果用拼图比喻,它又能拆成四块,各自精彩,又紧密关联。

北部都会区四大区域示意图(图源@《北部都会区行动纲要》)▼



最西边,是高端服务和物流区。

这里靠近洪水桥,离深圳前海很近,将来可能是一栋栋写字楼和一排排仓库并肩存在的地方。楼上是会计师、律师忙着谈合同,楼下几百米外货柜车正排队过关奔往深圳。政府计划在这里留出超过70公顷土地发展现代物流,再加上200万平方米的商业楼面,这里想做的,是香港版的“前店后仓”,既接国际生意,也接深圳供应链。

中间,是北都的“创新科技地带”。

新田科技城和河套港深创科园占地足足有600公顷,相当于17个香港科学园。教授、学生、创业者、投资人都能在同一个区域碰头:实验室里的研究,隔条河就能走进工厂落地成真。

再加上教育城的配套,把大学、科研、创投绑在一起,让创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梦想,而是街头巷尾都能感受到的现实。

北都大学教育城分布情况(图源@网络)▼



再往东,是依托罗湖、文锦渡、香园围三大口岸形成的“口岸商贸与产业区”。

这片区域天生就是做跨境生意的黄金地段。未来,这里将超越传统的物流和仓储功能,转型为集展贸、电商、现代消费于一体的综合商务区。

你来到这里,不再只是为了抢购几罐奶粉,而是可以参观新品发布会、现场签订订单、随即完成提货——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口岸,正从一个单纯的过境通道,演变为一个充满商机的经济枢纽。

香港夜色(图源@摄图网)▼



最东边,是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

红花岭、印洲塘、沙头角,这些地方还保留着山林、湿地、村落。未来,这里不打算建摩天楼,而是把科技和自然融合起来。科研人员下班半小时后能去米埔看候鸟,周末在山脚小镇喝咖啡骑行——这样的生活,是南边摩天丛林里复制不来的。

把北部都会区的四块功能拼图拼接起来,整体轮廓清晰浮现:西边聚焦国际服务和现代物流,中部担当创新科技引擎,东部依托口岸与深圳紧密相连,而最东侧则保留着珍贵的自然生态与休闲空间。

深圳冲得快,香港稳得住;深圳强制造,香港强金融。北都的使命,正是在这条边界线上促成两种力量的紧密握手,让香港的城市节奏不再只停留在南边的摩天丛林里。

北部都会区规划图,请横屏观看(图源@资料图片)▼



如果北都真的跑起来,香港将彻底改变“南重北轻”的旧有格局,转向“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模式:南部继续发挥金融优势,北部则开拓科技创新与产业空间。

届时,科研成果得以就地转化,跨区通勤更加高效便捷,年轻人也将在此找到事业与生活的新可能。这不仅为香港补上了土地不足的短板,更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信心。

香港夜景,请横屏观看(图源@摄图网)▼



理想再宏大,终须落地。

北部都会区这张蓝图能不能真正铺开,不靠喊口号,得看香港能不能解开一个个现实的结:土地能否顺利收回?生态底线能否守住?产业能否真正扎根?跨境协作的壁垒能否打通?

北部都会示意图(制图@探客纪/李北平)▼



这些难题个个都不轻松。香港的节奏向来不快,一条地铁、一个房屋项目拖上十年并不稀奇。

可这次不一样。2025年9月,特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北都发展委员会,更计划为北都订立专项法律,通过简化土地审批与规划程序,力争将动辄十年的前期流程压缩一半。

说白了,就是要让项目真正“跑起来”,别再被流程拖死。如果这套机制真能落地,北都或许真能跳出老路,从图纸走到现实。

北部都会区与铁路概念简介图(图源@视频截图)▼



北都不只是个开发区,更像一面镜子,照出香港未来要成什么样。

香港是要做一座孤悬的金融城,还是要学会和整个大湾区一起呼吸?这个答案在每个香港人的选择里。

土地问题,是头号难题。北部的农地、棕地、祖堂地、原居民地权纠缠在一起,动一点就牵一大片,政府收地像拆炸弹,一不小心就炸开民怨。一块地可能牵扯几十户家庭、一座祖堂没协调好,争议能拖上好几年。

现在政府打算换个打法:由北都发展委员会牵头,把土地审批、产业准入、配套建设放进同一个窗口,一站式解决。再选几个地方先动起来,比如新田科技城,作为样板区先行先试。先通路、先建学校、先有公交,再建房、再招商。

居民看见荒地变成绿地、巴士开通了、商店开业了、学校开学了,这种“肉眼可见的变化”,才是信心的开始。

政府要做的,也不只是画图纸、发公告,而是当个“调解员”,去协调各方利益、解释补偿机制,把一块块“动不了”的土地激活为“可用的”资源,从而彻底解开阻碍发展的死结。

香港与深圳位置图(图源@视频截图)▼



生态问题,也是北都能不能长久发展的关键。米埔湿地、红花岭、沙头角这些地方,是香港难得的自然宝藏。多盖几栋楼容易,但破坏生态只要一次。

北都的思路是:先划保护线,再谈开发线。该守的地方一寸不动,该建的地方边建边修复。住宅、园区旁预留绿化通道和湿地缓冲带,让城市和自然不对立。

想象一下,住在北都的人,清晨能看见白鹭在湿地掠过,傍晚能带孩子去绿地跑一跑,这种生活多么惬意。

产业和创新,是北都能不能“活起来”的灵魂。只盖楼、不铺产业,北都迟早变“睡城”。

北都的方向很清楚:一边靠深圳,一边靠香港。

靠深圳这边,是接上制造链,发展生物医药、AI、芯片设计;靠香港这边,是把金融、知识产权、绿色认证这些高端服务引进北部,让脑力经济落地。

未来,在北都的写字楼里,你能看到创业团队在讨论AI算法,隔壁深圳工程师在调试样机,咖啡香里夹杂着键盘声,城市的脉搏就在那一刻跳起来。

香港尖沙咀钟楼(图源@摄图网)▼



但光有产业还不够,人要留下来,生活得先舒服。过去那套“先建楼、后配套”的路子不能再走。北都这次要反着来:先把路通了,学校、医院、社区中心都先建起来,再让居民搬进去。

想象这样一幅生活图景:年轻的父母清晨送孩子到社区学校,随后搭乘地铁前往创意园区工作,傍晚在湿地公园慢跑后,顺路接孩子回家——这并非宣传片中的想象,而是北部都会区的规划愿景。当这样的生活成为现实,人们自然愿意留下,社区才能真正扎根。

然而,比地理距离更难跨越的是心理距离。几十年来,香港人习惯看海,而不是看陆地。北部,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很“远”,像另一座城市。

要消解这种疏离感,就得慢慢改变。政府可以让大学、科研机构、部分政府部门率先北迁,等学校、企业、居民陆续到来,生活气息一旦形成,北部就不会再只是地图上的坐标,而会变成真正有温度、有烟火气的地方。

香港大学百年校园标志性的网红打卡墙(图源@摄图网)▼



资金问题,也得算细账。几千亿的投入,不可能只靠卖地支撑。现在计划是设立“北都发展基金”,让政府、企业、社会资本一起投、一起赚,再把土地升值的收益用来修学校、建医院、通地铁,让建设自己“养自己”。

比如港深西部铁路通了,地价上来了、商圈热了,这笔钱又能回流公共建设,形成循环。这样一来,发展不靠烧钱,而靠造血。

北部都会区规划图(图源@资料图片)▼



最后一个关键,是深港协同。北都要和深圳“牵手”,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交通上,港深西部铁路、北环线支线都在推进,将来从北都到深圳中心区可能半小时;

生活上,医保结算、学历互认等试点让人跨城工作更方便;

产业上,两地正在协调跨境税务、数据流通等问题,让实验室能在北部建、工厂能在深圳落地。

香港街景(图源@摄图网)▼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才是真正能让城市动起来的血管。

北部都会区不是一堆楼、几条路的合集,它是香港重新“呼吸”的机会。只有产业、生态、生活、制度、心理都跟上,这个蓝图才有生命力。

北都的讨论,本质上是香港对未来道路的选择:是满足于做一个精致的金融堡垒,还是转型为与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开放城市?这张蓝图能不能变成制胜底牌,不看说得多漂亮,而看敢不敢真干。

如今,机构立起来了、法例在推进、项目也陆续落地,接下来,就看香港能否真正把握这次重塑自我的历史机遇。

出品 |探客纪

本文创作团队 |千城记

撰文|杨辰可 编辑 |闻静

设计 |贾恩艳 制图 |李北平

审校 |小弘

封面及首图来源 @摄图网

【参考资料】

1.《新市镇启城市规划之门》中评网2024-03-01

2.《陈茂波:港发展北都不宜“一刀切”提供税务优惠》联合早报2025-9-29

3.《从“双城三圈”到“四大区域”——300平方公里香港北部都会区在行动》规划天厦2023-22-20

4.《拆墙松绑、破旧立新: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加速推进》新华社2025-09-19

5.《1/3香港人将住到北部都会区,对深圳意味着什么|湾区观察》新浪财经2025-09-12

6.《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落定 深圳区域应如何协同发展?》南方都市报2023-11-01 10:23:12

7.《李家超,重大发布!》证券时报网2025-09-17

8.《<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重磅发布!明确四大发展区域定位》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2023-11-01

9.《综研观察|香港如何建设北都大学教育城?》澎湃新闻2025-07-22

10.《施政报告2025|香港将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为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订立专项法例,河套香港园区一期已落成》每日经济新闻2025-09-17

●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和摘编,申请转载可在文章后直接留言。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能识别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包容。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海男子苦恼:独身表姐进ICU,医疗费无底洞?

上海男子苦恼:独身表姐进ICU,医疗费无底洞?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4 22:00:04
天呐!巩俐这身材太惊艳了,胸围几乎到肚脐,状态却依旧十分亮眼

天呐!巩俐这身材太惊艳了,胸围几乎到肚脐,状态却依旧十分亮眼

TVB的四小花
2025-10-22 02:25:03
长沙医生不雅视频事件扭转!网传曾医生或被降职,网友们留言声援

长沙医生不雅视频事件扭转!网传曾医生或被降职,网友们留言声援

火山诗话
2025-11-12 18:12:41
这8种东西不能用酒精擦,一擦就坏,再也修复不回来了!

这8种东西不能用酒精擦,一擦就坏,再也修复不回来了!

装修秀
2025-11-13 11:50:03
啃老!王楚钦采访调侃37岁马龙:珍惜问你的机会!龙队哈哈大笑

啃老!王楚钦采访调侃37岁马龙:珍惜问你的机会!龙队哈哈大笑

818体育
2025-11-14 22:04:44
王欣瑜亮相全运会即制造双蛋惨案,网友:张帅为何意外消失了?

王欣瑜亮相全运会即制造双蛋惨案,网友:张帅为何意外消失了?

网球之家
2025-11-14 22:42:45
19岁男子KTV上班,三名女孩来喝酒,男子下体过度使用成永久创伤

19岁男子KTV上班,三名女孩来喝酒,男子下体过度使用成永久创伤

丫头舫
2025-09-22 20:39:00
女子参加婚礼穿包臀裙和黑丝,抢了新娘风头:新郎都不好意思了

女子参加婚礼穿包臀裙和黑丝,抢了新娘风头:新郎都不好意思了

唐小糖说情感
2025-11-05 09:11:11
2.7万亿电诈大佬的佘智江:给老乡发红包时,妙瓦底有人正被关水牢

2.7万亿电诈大佬的佘智江:给老乡发红包时,妙瓦底有人正被关水牢

热风追逐者
2025-11-14 09:54:50
西安发布重要通告!禁止!

西安发布重要通告!禁止!

91.6陕西交通广播
2025-11-14 11:22:50
世预赛:2-0大冷门,世界第133掀翻世界第64,倒数第一掀翻领头羊

世预赛:2-0大冷门,世界第133掀翻世界第64,倒数第一掀翻领头羊

侧身凌空斩
2025-11-14 12:14:48
纳指小幅收涨 科技股涨跌互现

纳指小幅收涨 科技股涨跌互现

财联社
2025-11-15 05:01:35
萨巴伦卡在2025WTA总决赛失利后,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

萨巴伦卡在2025WTA总决赛失利后,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

衔春信
2025-11-15 05:38:13
杭州保姆纵火案通灵实录:通灵人与被害人交流,得知朱小贞真实死因

杭州保姆纵火案通灵实录:通灵人与被害人交流,得知朱小贞真实死因

可儿故事汇
2024-08-29 12:50:53
法媒称,中国官媒竟然以破口大骂的方式赤膊上阵

法媒称,中国官媒竟然以破口大骂的方式赤膊上阵

忠于法纪
2025-11-14 09:23:36
孙俪发文为14岁儿子庆生,邓超边看边哭,“看一半看不清了”

孙俪发文为14岁儿子庆生,邓超边看边哭,“看一半看不清了”

极目新闻
2025-11-13 17:52:07
曾琦医生的事还没过去,又来个劲爆的!

曾琦医生的事还没过去,又来个劲爆的!

诗意世界
2025-11-11 10:42:51
2-0,24岁乌鲁诺夫无敌双响炮,世界第55完胜埃及,萨拉赫哑火

2-0,24岁乌鲁诺夫无敌双响炮,世界第55完胜埃及,萨拉赫哑火

侧身凌空斩
2025-11-15 01:52:46
湖南人民医院汤淑珍,她是最后的赢家吗?

湖南人民医院汤淑珍,她是最后的赢家吗?

平老师666
2025-11-14 22:46:44
云南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原部长刘道精接受审查调查

云南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原部长刘道精接受审查调查

界面新闻
2025-11-14 18:33:04
2025-11-15 06:24:49
千城记 incentive-icons
千城记
城市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75文章数 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房产
本地
公开课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艺术要闻

中国唯一建在温泉上的城市,常年22℃,银杏美了千年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