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纸公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2025年10月,万科原总裁、CEO祝九胜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消息得到确认。这位曾在建行深圳分行深耕近二十年、被称为“教会万科做生意的人”的前掌门人,就此退出万科舞台。
而就在几天前,万科董事长辛杰也刚刚辞去所有职务。两大核心高管相继离开,将这家中国房地产的标杆企业推入了自“宝万之争”以来最不确定的时期。
01
DICHAN SHIYIYAN
权力更迭:深铁全面接管,两巨头相继离场
辛杰的退场,来得突然而沉默。10月13日凌晨,万科A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长辛杰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
因“个人原因”,辛杰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辛杰仅在任九个月,成为万科史上最短命董事长。
这位深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自2025年1月接棒万科董事长以来,仅在任9个月。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短暂时代的结束。
![]()
祝九胜的命运则更显曲折。今年1月,祝九胜以“健康原因”辞去万科所有职务。当时,已有他被带走调查的传闻,但他通过朋友圈报平安的方式,暂时平息了风波。
然而,10月14日,多个信源确认,这位万科原总裁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从建行深圳分行副行长到万科CEO,再到被刑事立案,祝九胜的职业轨迹划出了一条陡峭的抛物线。
02
DICHAN SHIYIYAN
事件回溯:权力棋局的二十三天惊变
万科高管层的震荡从23天前就露出了端倪。
据知情人士透露,辛杰在9月18日深圳某闭门会议现场被带走,现场气氛骤然紧张。此后23天,这位董事长一直处于“失联”状态,直到10月13日正式辞职。
辛杰自2025年1月执掌万科以来,以铁腕手段推进组织架构改革——撤销七大区域公司,设立16个地区公司,大量启用深铁系管理人员。
这种被解读为“国企整合民企”的操作,引发了万科老班子的强烈反弹。
祝九胜的遭遇 更添几分传奇色彩。坊间传闻,其被查源于建行时期主推的“万科700亿授信案”。
![]()
该笔授信中,万科获得利率低至3.5%的优惠贷款,远低于同期市场利率,被质疑存在利益输送。
更耐人寻味的是,祝九胜辞职后仍频繁现身深圳金融圈酒局,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9月初某私人会所,与某私募基金高管密谈三小时,此后便如人间蒸发。
03
DICHAN SHIYIYYAN
深铁输血:259亿资金难解万科困局
高层的变动也牵引着万科集团的困局。
在辛杰执掌万科的9个月里, 深铁集团对万科的输血规模达到惊人的259.41亿元 。
深铁集团分别于今年2月10日、2月21日、4月29日、5月14日、6月6日、7月7日、7月30日及8月5日公告称,向万科提供28亿元、42亿元、33亿元、15.52亿元、30亿元、62.49亿元、8.69亿元、16.81亿元的股东借款。
这种“输血式救援”背后,是深铁自身业绩的持续承压——2025年上半年深铁营收同比下滑25%,净利润亏损40亿元。而作为财务投资者,深铁要求年化8%的收益回报。
万科的经营状况却并未因大量输血而好转。2025年上半年,万科录得净亏损116亿元人民币。
大和证券预计,万科在今年下半年将持续亏损,估计全年净亏损约250亿元。
更严峻的是,万科今年上半年净债务按半年增长6%至2,900亿元,所持现金按半年下降16%,至740亿元。
这导致净负债率按半年上升9.2个百分点至90%,创历史新高。
04
DICHAN SHIYIYAN
法律红线:刑事强制措施背后的合规警示
祝九胜卷入刑事案件,让万科再次受到重创。
从法律维度审视,祝九胜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可能涉及多重法律风险。据《刑法》专家解读,刑事强制措施通常针对涉嫌经济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具体可能涉及信贷违规、资产转移、高利贷等风险。:
据了解,祝九胜在任建行深圳分行副行长期间,主导与万科达成700亿元战略授信。
据建行内部文件显示,该授信包含30亿元企业债担保条款,年利率仅3.5%,较同期LPR低120个基点。
这种“定制化”授信方案是否符合《商业银行法》关于贷款利率下限的规定?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需司法机关进一步核查。
其二,跟投制度争议。万科首创的项目跟投机制,虽激励效果显著,但内部集资利率高达8%-10%,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网传有离职员工举报称,跟投资金来源涉及“资金池”操作,存在挪用客户资金嫌疑。
另外,万科在2015-2024年间多次被举报财务造假。
据审计机构披露,万科某项目账面成本与实际施工成本存在2.3亿元差异,涉嫌虚增利润。
05
DICHAN SHIYIYAN
火线换帅:黄力平接棒与万科新征程
面对突发的人事地震,万科火线换帅。
万科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同意选举黄力平为公司第二十届董事会董事长。
黄力平1968年出生,现任万科董事、审计委员会委员,深铁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他于2014年8月-2018年8月任深铁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2018年8月-2021年2月,任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2021年2月至今,任深铁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市场对这次人事变动反应理性。10月13日上午开盘,万科A报6.52元/股,下跌3.41%;截至上午收盘,报6.54元/股,下跌3.11%。
从A股行业板块来看,截至上午收盘,房地产指数下跌1.11%,其中16只个股上涨、81只个股下跌。
上海镜鉴智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宏伟表示,此次董事长更换事件对于万科的影响不是太大。
从今天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除去大盘本身的影响,属于正常波动,并未出现行业内此前预期的“跌停”情况。
06
DICHAN SHIYIYAN
治理困境:国企民企融合的深层矛盾
万科事件折射出国企民企融合的深层矛盾。
有资深地产人士指出,万科事件暴露出国企民企融合的三大痛点:
第一,治理结构冲突——深铁系与万科老班子在战略决策、人事任免、财务管控等方面存在根本分歧;
第二,利益分配失衡——深铁作为财务投资者,要求年化8%的收益回报,而万科管理层更关注长期战略;
第三,合规风险叠加——国企的合规要求与民企的灵活运营存在天然矛盾。
![]()
在危机中,万科也进行了大幅度的组织变革。2025年9月,万科完成重磅架构优化,其官网更新信息显示,公司形成“集团总部+地区公司+事业部”的新格局。
此次调整后,万科组织架构变成两级,总部设立了13个中心,下属16个地区公司+8个事业部。
07
DICHAN SHIYIYAN
危机孕育:行业转型下的重生之道
面对行业转型阵痛,万科想要重构治理生态,需找出符合自身的有效路径。
有机构给出了三点建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合规管理体系、创新业务转型模式。
其一,建议引入独立董事制衡机制,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建立战略决策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三权分立体系。
其二,建议建立“三道防线”合规架构:业务部门作为第一道防线,负责日常合规操作;合规部门作为第二道防线,负责制度建设与监督检查;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负责事后评估与问责。
其三,在“好房子”政策导向下,房企需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
花旗银行分析认为,万科凭藉母企、政府及银行的支持,短期已纾困,预期2027年前无境外公开债务到期,且下半年可能获取新项目。
对于万科高层的动荡,资本市场的反应似乎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在辛杰辞职的消息公布后,万科A股股价下跌3.11%。
这个跌幅显然不是灾难性的,仿佛预示着市场对此已有预期。
新任董事长黄力平站在了舵手位置。他不仅要面对巨额亏损和资金缺口,更要重建一支士气受挫的团队。
万科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一家公司的范畴,它成为了中国房地产行业转型的试纸,测试着企业治理、市场信心与政策导向能否在新的环境中重新达成平衡。
- End -
地产十一言内容矩阵发布平台
![]()
地产,财经,买房,商务合作
欢迎勾搭
微信:wxjaini198410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