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开盘仅50分钟,沪深两市成交额较前日骤减超1100亿元,全天缩量态势已成定局。
![]()
怪异的是,三大指数并未如商场预期般大跳水,上证死死咬住3889点关口,创业板乃至一度翻红!
一边是资金张狂撤离,一边是指数纹丝不动,这背面到底藏着什么隐秘?
数据显现,当日跌幅超3%的个股仅125家,涨幅超3%的却达298家。
这种涨跌结构暴露了要害信号:投资者并非惊惧兜售,而是选择“躺平”观望。
特别银行、保险等权重板块的筹码被高度确定,卖盘稀缺到“仅需少数买盘就能托住股价”。
比方贵金属板块逆势暴涨6.69%,小金属跟涨5.9%,资金抱团防护性资产的现象极端显着。
回顾前史,A股在要害支撑位附近常现“空头衰竭”。
当前沪指死死守住3900点,10日均线构筑短期防线,创业板较9月高点回撤12%后触发技术性反抽。
更耐人寻味的是:北向资金表面净流出,却经过QFII途径增持半导体设备;内资主力净卖出369亿,但银行股仍获11.63亿资金流入。
这种“明退暗进”的操作,像极了主力资金控盘的经典手法。
当半导体、消费电子板块资金净流出47亿时,稀土永磁板块却狂飙6.92%,银河磁体、金力永磁等批量涨停。
这种极端分化背面是明晰的避险逻辑:资金从高估值科技股(如年内涨200%的AI算力龙头)撤离,涌入稀土、电力、煤炭等政策确定性强的方向。
而防护板块的迸发,恰与2022年缩量期间资金转向军工电子的前史途径高度吻合。
大金融板块的异常强势引发商场猜想。
券商板块屡次盘中由跌转涨,银行股低开高走站稳5日均线,这种“精准护盘”明显非散户所为。
事实上,金融股占指数权重超30%,当国家队经过拉升权重股稳定指数时,仅需少数资金就能撬动大盘。
7月14日银行股逆袭创前史新高的案例,正是这种控盘策略的教科书式演绎。
当前两市成交额萎缩至1.2万亿以下,与2024年9月牛市启动前的地量特征(9713亿)惊人类似。
计算显现,国庆前缩量超25%时,节后首周上涨概率达83%。
更值得玩味的是:融资余额削减420亿,散户证券保证金下降,ETF份额逆势增加,这种“组织接盘散户割肉”的对立,恰是中期底部的典型信号。
商场情绪像绷紧的弦:多头盯着稀土暴涨,空头等着量能溃散。
但主力却把缩量当作控盘兵器。
例如7月14日早盘放量500亿制作假象,午后马上缩量400亿洗盘,终究指数仅微跌0.2%。
这种重复操作的“狼来了”戏码,让投资者益发谨慎,反而限制了抛压。
当所有人都等着跳水时,商场偏偏回绝崩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