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对于热爱的事情永远不要轻言放弃”。
“这枚宝贵的金牌,不仅是中国军团在里约奥运会上收获的第9枚金牌,也是我从事举重训练十几年后梦寐以求夺得的一枚奥运金牌。”回忆9年前圆梦奥运的一刻,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女子举重69公斤级金牌获得者向艳梅的眼中依旧闪着光。
9月19日,在湖南省政协“委员履职为民”连心汇活动现场,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向艳梅的演讲,点燃了桑植县官地坪中学的青少年学生的激情。
这位出生在湖南保靖,从湖南大山走上最高奥运舞台的“全满贯”举重运动员,用职业生涯诠释了坚持与突破的真正含义。
![]()
9月19日,在省政协“委员履职为民”连心汇活动中,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向艳梅(右四)为师生带来现场演讲。
接连失利,用沉默消化心碎
向艳梅的举重之路,并非坦途。只有经历过非一般的伤痛、煎熬与蛰伏,才能孕育出最后倔强的胜利。
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已经穿上中国奥运军团队服的向艳梅,突然接到被替换的通知。“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多年后,回忆当时的场景,她仍带着一丝遗憾。
那是她第一次距离奥运梦想如此之近,却又在瞬间跌入谷底。被替换的消息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日复一日训练积累的热情与期待。之后的一个月,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与外界交流,用沉默消化着心碎。
眼前的失利,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在短暂沉沦后,向艳梅告诉自己:“纵然有天大的失落,我都应该振作起来。”
“既然伦敦奥运会没去成,还有接下来的里约奥运,而且马上就有2013年辽宁全运会”——带着这样的信念,向艳梅在2012年冬训中爆发出惊人的毅力,别人练一个小时,她就练一个半小时;别人休息时,她还在琢磨技术动作的细节。汗水浸透了训练服,手上的老茧磨了一层又一层,她的训练成绩不仅保持稳定,还实现了稳步提升。
但命运再一次用挫折考验执着追梦的人。2013年辽宁全运会,向艳梅站上女子69公斤级决赛舞台,在挺举环节的最后时刻,她原本稳居第一,却被对手意外逆转,与金牌失之交臂。
这是继落选伦敦奥运会后,她遭遇的又一次重大打击。赛后,站在举重台边,她看着对手庆祝的身影,内心充满了不甘与失落。
但这一次,她没有再把自己封闭起来。她明白,沉浸在失败中毫无意义,只有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一个多月后,向艳梅带着调整后的状态,站上了波兰弗罗茨瓦夫世界举重锦标赛的赛场。这一次,她将所有的压力与不甘,都转化为赛场上的力量。抓举、挺举环节,她动作标准流畅,每一次试举都精准到位,最终以总成绩271公斤包揽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
向艳梅的眼眶湿润了。这场胜利,不仅让她彻底走出了全运会失利的阴影,更让她重新燃起了对奥运金牌的渴望。
![]()
《文史博览·人物》2025年第9期 《向艳梅:金牌不是胜利的终点》
冲击奥运,忍受不能忍受的痛苦
2014年仁川亚运会,向艳梅延续火热状态,以268公斤的总成绩夺冠并打破亚运会纪录,用一场又一场胜利,向着里约奥运的目标稳步迈进。
2015年,向艳梅迎来运动生涯的“黄金期”。在上半年的全国比赛中,她展现出的实力绝对碾压对手——六把试举全部成功,不仅打破了全国纪录,还超越了世界纪录。彼时的她,技术动作日趋完善,力量储备达到顶峰,整体状态一路攀升,所有人都认为,她将在里约奥运会上毫无悬念地摘金。
然而,就在梦想触手可及之时,意外再次降临——全锦赛结束后的一次常规训练中,向艳梅的髋部不慎受伤,伤势严重到让她长时间无法找回竞技状态。
受伤后的那段日子,是向艳梅举重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每天的康复训练枯燥且痛苦,简单的抬腿、转身动作,都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在受伤恢复训练的这段日子里,我忍受住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同时在教练、领导和队友们的鼓励下,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我当时都强烈感受到从所未有的温暖,也好像突然间又找到了方向。”向艳梅说道。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她的伤势逐渐好转,竞技状态也慢慢回归。2016年,向艳梅终于再次穿上中国奥运军团的服装,踏上里约赛场。
8月11日凌晨,巴西里约热内卢奥林匹克体育场,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现场,当向艳梅第三次试举118公斤杠铃时,杠铃因高度不足意外滑落,重重砸在她的头部。现场观众发出惊呼,教练团队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经历过多次挫折磨砺的向艳梅,早已练就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她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当时我特别清醒:别的都不用去考虑了,就想着如何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仅仅几秒钟后,这位身着红色中国队服的姑娘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无碍,最终,她稳稳一举,以总成绩261公斤稳稳摘得金牌,将中国举重队的荣耀续写在里约赛场。
升级再战,获得职业生涯“全满贯”
2017年天津全运会,向艳梅成功夺冠——至此,她包揽了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等所有重大赛事的金牌,实现了举重生涯的“全满贯”。
对很多运动员来说,“全满贯”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圆满,可以功成身退。彼时25岁的向艳梅,看着熟悉的举重台,心中充满了不舍,“我还年轻,不想就这么离开举重赛场,我想看看自己还能有多少潜力”。
经过与教练的反复沟通,向艳梅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增重14斤,从女子 69公斤级升级到76公斤级参赛。
这个决定,意味着她要推翻过去十几年适应的训练模式、饮食结构,从零开始适应新的级别。对习惯了控制体重的举重运动员来说,增重比减重更难,“训练吃肉,吃肉训练,要给自己生生增加7公斤的肉,这实在是一件特别难受的事情。然而为了继续我的梦想,我在这两年开始拼命地长肉。”向艳梅说。
为了达到 76公斤级的体重标准,她短时间内要增重7公斤,这不仅要克服心理上的不适,还要承受身体机能调整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国际举联对奥运积分赛进行了改革调整,新的规则、新的对手,都给她的升级挑战增添了难度。
向艳梅迅速调整训练计划,针对新级别的特点强化力量训练和技术细节。2021年陕西全运会,她站上女子76公斤级决赛舞台。抓举环节,她以118公斤顺利过关;挺举环节,她成功举起157公斤的杠铃,最终以总成绩275公斤夺冠——这一成绩,再次证明了向艳梅依然在这个新级别上是王者。
从69公斤级的冠军到76公斤级的王者,在向艳梅的举重生涯里,挫折如影随形:落选奥运、比赛失利、意外受伤、级别调整……但她从未被挫折打败,反而把每一次挫折都变成了成长的契机。
“这一路有热爱、有泪水、有彷徨、有收获。对热爱的事情永远不要轻言放弃,金牌不是胜利的终点,学会坚持,勇于突破,将会使我们更自信,更强大!”向艳梅说。
向艳梅鼓励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方式,让运动走进生活,“选择一项你喜欢的运动,坚持下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进步,享受运动过程中的乐趣和挑战。”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