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APEC召开还剩下两周的时候,韩国外长宣布了一个事关中国的重磅消息。
据韩联社报道,本月13日韩外长赵显在国会会议上宣布:中方将亲自访韩并出席即将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他表示,届时,韩政府将争取借机推动韩中领导人之间的交流。
![]()
庆州峰会倒计时
作为 2025 年 APEC 东道主,韩国对此次峰会的重视程度远超以往。李在明政府上台后,始终将 “借助多边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 作为外交核心目标,而 APEC 峰会被视为实现 “全球枢纽国家” 愿景的关键抓手。
从筹备进程看,韩国不仅需要展现对亚太经济合作的协调能力,更希望通过峰会成果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 中国已连续 18 年保持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占其出口总额的 22%,中韩经贸互动直接关系韩国制造业复苏节奏。
![]()
更深层的焦虑来自区域格局的微妙平衡。9 月以来,韩国推行 “先日、再美、最后中国” 的外交行程安排,被韩媒解读为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尝试,但这一策略并未收到预期效果。
9 月 17 日,赵显在北京与王毅会谈时曾明确表态,期待以 APEC 为契机深化中韩高层交往,双方当时达成 “相互协调办好今明两年 APEC 会议” 的共识。
但仅一周后,赵显便在纽约与美日外长联合发布针对中国的声明,这种摇摆姿态让中韩互信基础承受考验。
![]()
随着峰会临近,美方态度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韩国的压力。有消息显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计划于 10 月 29 日访韩,但可能缺席 APEC 峰会主体活动,而其多次表达的 “借韩国场地与中方对话” 诉求,更让韩国陷入 “需同时协调中美立场” 的困境。
在这种背景下,中方参会与否成为衡量峰会成败的关键指标,也催生了韩国 “抢先官宣” 的外交冒险。
![]()
外交 “越线” 背后
韩国此次非常规操作,实则是多轮外交试探未果后的选择。10 月 7 日,赵显曾应约与王毅通电话,反复强调 “期待以 APEC 为契机促进高层交往”,并承诺 “竭尽所能发展对华关系”。
但王毅在回应中着重提及 “排除干扰、相互成就”,特别强调今明两年中韩接续主办 APEC 需 “相互支持”,这番表态被解读为中方对韩国此前 “双面外交” 的隐性回应。
![]()
电话沟通未获得明确答复后,韩国转向媒体渠道施压。10 月 9 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中方参会安排时,仅表示 “高度重视 APEC 合作,愿推动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对具体出席规格和领导人会晤问题则以 “无相关信息可提供” 回应。
这种模糊表态进一步加剧了韩国的不安 —— 若中方以较低规格参会或派特使出席,不仅会削弱峰会影响力,更可能让韩国推动的 “亚太供应链协调”“数字经济合作” 等议题失去关键支撑。
10 月 13 日的国会官宣,成为韩国打破僵局的 “险招”。从外交惯例看,国家领导人国际会议行程通常由主办方与受邀方协商一致后,按 “受邀方先官宣或双方同步发布” 的原则操作。
![]()
赵显在国会公开披露中方行程的做法,显然突破了这一常规。韩联社在报道中特别强调 “赵显的表态得到总统府默许”,暗示这是李在明政府层面敲定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此次操作留有后路。赵显在声明中刻意使用 “中方将亲自访韩并出席” 的表述,未明确 “亲自出席” 的具体层级,既为中方可能派出的不同规格代表团预留解释空间,也试图通过舆论压力促使中方以更高规格参会。
但这种策略面临显著风险:10 月以来,中方刚对韩国华海海洋株式会社及 5 家美国关联企业采取反制措施,经贸领域的摩擦让双边关系本就存在变数。
![]()
中方回应的 “留白艺术”
面对韩国的非常规操作,中方保持了外交定力与策略灵活性。截至 10 月 15 日,中国外交部未就赵显的声明发布针对性回应,延续了此前 “聚焦多边合作、淡化双边争议” 的表态基调。这种 “不否认、不确认” 的姿态,实则蕴含多重考量。
从多边合作维度看,中方始终重视 APEC 平台价值。王毅在 10 月 7 日的通话中已明确,中方愿与韩方 “凝聚各方共识,维护国际贸易体制,推动亚太自贸区进程”。
![]()
事实上,中国作为 2026 年 APEC 东道主,正牵头制定《亚太数字贸易框架》,目前已有 12 个经济体签署意向书,韩国若被排除在外,将错失估值超 5000 亿美元的市场机遇。这种利益绑定为中方参会提供了基础,但具体参与方式仍需考量双边关系氛围。
在双边互动层面,中方的审慎态度与韩国近期的政策摇摆直接相关。
![]()
9 月以来,韩国一方面寻求对华经贸合作回暖,加快推进韩中日自贸协定谈判;另一方面却在安全领域强化与美日协同,其主导的 “印太经济框架” 因排斥中国企业,成立两年仅达成 1 项实质性合作协议,与中老铁路货运量 67% 的同比增幅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矛盾姿态让中方不得不对 “高层会晤实际成效” 保持观望。
![]()
区域安全议题的复杂性更增加了决策考量。朝鲜半岛局势近期出现新的波动,韩国对中朝关系发展表达担忧,希望中方在半岛问题上发挥 “建设性作用”。
而中方一贯主张 “半岛问题需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但同时强调 “各方应相向而行”,这种立场与韩国 “希望中方单独施压” 的预期存在差距。APEC 作为经济合作平台,是否应承载过多安全议题讨论,成为中韩之间潜在的分歧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